聽到打仗的訊息,榮親王已經攻下了好幾座城池,村裡登時慌亂起來。
在縣城做工的人當天回來,帶來城中糧價飛速上漲的訊息。
有糧食的暗中慶幸,家中沒有餘糧或是餘糧不多的人立刻就急了,當晚就來張家借牛車,次日天沒亮趕進城中買糧。可惜,他們縣城的糧鋪本就兩三個,早在得到訊息時就關門大吉,任憑糧食漲了兩倍都不肯開門,其他物價雖漲了些,漲得倒不多。
無功而返,所有去買糧的百姓都無功而返,有的氣極大哭。
凡是有存糧的人家,那些糧食立刻成了寶貝。
蘇家上下一片驚訝,他們沒忘記老蘇頭突然提醒他們存糧買糧。
“爹,您吩咐咱們買糧存糧,是不是猜到了什麼?”老蘇頭的兒子孫子一窩蜂跑到蘇家,個個恭恭敬敬,包括一向不服管教的蘇老三,眼裡滿是敬佩。
老蘇頭吸了一口氣,皺眉道:“瞎說啥呢?我又不是那傳說中的諸葛亮能神機妙算,我咋知道榮親王會造反?我見今年秋收的收成不好,一畝地才掙幾鬥糧食,夏天雖然豐收,秋天卻拿出一半做糧種下了地,咱們得吃到明年夏天,哪裡夠吃?偏偏今年冬天冷得很,不知道麥子來年如何,恐到了年底糧食漲價,才叫你們趁機囤些糧食。”
老蘇頭打定了主意不說實話,孫女提醒他,他不能害了大孫女一家。早在秀姑提醒的時候,老蘇頭就知道無關年景好與不好。他這個老莊稼把式都看不出明年的年景,秀姑年紀輕輕能知道啥?定是老張父子倆經常進城,又收到了袁家的東西,事先得到了什麼訊息。
“爹,不管咋樣,您提醒得太對了。”他們手裡有糧,就不用擔心餓著。
“你們都給我穩重點,把糧食藏好了,別到處炫耀自己家有糧,恨不得人人都知道,這時候家裡有糧的都捂著呢。”老蘇頭嚴厲提醒道,他最擔心的就是老三一家。
“知道了,爹。”蘇老三不傻,有些事能炫耀,有些事得死死捂著。
城中各個店鋪都不開張了,鄉下百姓不再進城,進城也買不到東西,城中的百姓則關門閉戶,不敢出門,一時之間,城裡處處寥落、處處無人,只有到處巡邏的衙役和兵士,府城又派了一支軍隊駐紮於桐城。
雖然彭城距離起兵的閩南有數千裡,但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軍力頗重,駐守森嚴。
三個里長頗有能為,當機立斷,組織村中兩百名青壯年,分成數隊,日夜巡邏,兼進城打探訊息,若是得到叛賊打來的訊息,村裡百姓好立即逃亡,又請村中的工匠打造弓箭,又請當過兵的老張教導他們一些軍中的把式,衙門也經常派人巡視各個村落。
秀姑覺得本地縣太爺和村裡的里長還算不錯,面對戰亂,竟然如此沉得住氣。
這回朝廷的資訊傳達得非常迅速,沒兩日,縣城裡接到了邸報。
邸報上說,早在榮親王逃離京城時,被榮親王拋棄在京城的家眷兒女就已經被朝廷拿下了,朝廷同時制定了相關的策略,一面派人追緝榮親王,一面調兵遣將,集結各地兵力,嚴陣以待,不讓榮親王有可乘之機。
和邸報同時接到的有朝廷命各地父母官安撫百姓,不得故意抬高糧價、鹽價、鐵價等。
桐城的縣太爺積極響應,無奈民以食為天,有糧的都不肯賣。
大約知道叛軍一時半會打不到他們這裡了,大青山村的村民很快就拋卻慌亂,神情淡定,該串門的串門,該訓練的訓練,該辦喜事的辦喜事。
在他們的影響下,秀姑慌亂的心慢慢平靜,翹首遙望張碩的歸來。
他們家囤積的糧食現在是金餑餑,村裡都知道他們家夏秋兩季的糧食沒有賣掉,一季收了百十石糧食,糧種都是另外買的,還得剩百十石,那些買不到糧食的鄰里鄉親立刻求上了門,願意按照現在的兩三倍糧價購買。
秀姑不肯做主,交給了老張處理。
老張思來想去,覺得與其等到家家都沒糧食了來覬覦自己家,倒不如此時就賣了,叫他們知道自己家只留下了口糧。
他答應賣糧,按漲價前的糧價,一石七百錢,現今不管新糧陳糧都一個價。
秀姑很贊同他的決定。
要是時局越來越亂,他們高價買糧心中也對自己家感激,如果桐城僥倖沒有受到戰亂的影響,明年風調雨順,他們必定覺得高價買糧買虧了,說不定會恨上自己家。倒不如此時按原價賣與他們,以後沒有抱怨的地方,此時也要說他們家仁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張見她明白,十分欣慰。
他們家當著眾人的面說明年夏天就能收麥子了,遂留了一年的口糧五石麥子和五石稻穀,又留了明年夏季需要的稻種三十石,玉米花生大豆紅薯幹之類沒有賣,剩下四十多石麥子和二十多石稻穀全部賣掉,只賣與本村的鄰里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