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張碩道:“不查清戶籍來歷,外地人沒有這麼容易就在咱們村定居,他們經過衙門才落戶在咱們村子,大海在衙門裡交遊廣闊,知道後跟我說了一聲,我託他查的。”

大青山村祖祖輩輩都是本地人,百年來沒來過外人定居此處,猛地來了一對衣著華貴氣度不俗的夫妻,又都長得鮮花一般標緻嫵媚,和其他人羨慕其有錢羨慕其打扮不同,張碩首先就是打聽他們的來歷身份,免得給村裡招來禍患。

他去江南那一兩個月,聽說大戶人家常有逃奴之事發生,大戶人家養的戲子不到年老色衰的地步幾乎不允許贖身,就算年老色衰了還要留在班子裡教導小戲子等等。

因此,他託了趙大海,趙大海又託了衙門裡負責此事的差役,詳細審問了江玉堂和方麗娘一番,又見了江玉堂和方麗娘脫籍的文書等,方才確定二人的身份。關於二人的身份,他們花了大價錢拜託衙門裡的差役不要透露,說是想在不認識他們的地方清清靜靜過日子。

秀姑聽完,垂頭沉思片刻,忽而搖頭道:“江玉堂我沒見過,不知是什麼樣的人,但是依我看來,方麗娘不像是丫鬟出身。明月姑娘你我都見過,她還是王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鬟呢,論及舉手投足間的姿態氣度,仍較方麗娘遜色幾分。”

方麗娘有一種頤指氣使的氣度,她極力壓抑,卻壓不住眉宇間的三分傲氣,和張三嬸說話,來自己家拜見,哪怕她語音再溫柔可親,態度上仍然透著一股睥睨之色。

不過,萬事不能確定,她有可能出身比王家更高貴、比明月更得主子寵愛的大丫鬟。

事不關己,自己又不想從她身上得到好處,秀姑跟張碩談過之後便把這件事拋到九霄雲外,一心一意地在家養胎,出去轉悠時從不去江家門口,偶爾在三堂叔家碰見方麗娘,她略站片刻就找藉口回家,並不深交。

不知是和三堂叔家住得近,還是張三嬸生性熱情,方麗娘和張三嬸走得越發近了,張三嬸做什麼事都帶著她,她來自己家買肉三回中有一回送給張三嬸。

村裡其他人深羨張三嬸得到的好處,又未見過方麗娘這樣的人品相貌衣著打扮,許多人倒是經常上門,明著說是向方麗娘說明村裡的大小事情,實際上是想得好處,光是江玉堂家裡經常擺著從縣城裡買來的糕點就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了。

江家的富貴,大大轉移了村中百姓對張家的豔羨。

秀姑在村裡轉悠兩圈就察覺到了村裡與以往不同的氣氛,可能是因為戰事影響,可能是因為絕收影響,許多百姓的臉上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陰影。

江玉堂和方麗孃的到來,並沒有驅散這份陰影。

尋常百姓之家本就少有積餘,僅有的積蓄花在一年的戰亂之中,如今沒了錢,又絕了收,光靠夏季那一點子交過稅留過種又種下地剩下的糧食,怎麼活得下去?麥苗眼看著也不如去年。縱然城裡糧價降了,他們也沒錢去買,冬天活少人多,三五天找不到一份工。

在這種情況下,秀姑遛彎都不敢出門了,只在前後院子裡走動。

蘇母來探望她的時候,她特地問明家中有無存糧,蘇母回答說他們這一回把銅錢兌換銀子,淨賺了二十五兩,老蘇頭當即就吩咐他們拿出十兩來購買糧食,都存在地窖裡了。

“咱們都吃過戰亂災荒的苦頭,這手裡不能沒有的就是糧食。”蘇母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多虧了女兒出嫁前給的銀子,多虧了公爹有魄力兌換銀錢,他們家才有餘錢購買大量糧食,不然,光靠夏天收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吃。

“咱家糧食夠吃就好,錢放著可不能生錢,該買糧食時就得買。”以後孃家不捱餓,秀姑就放心多了,雖說她心裡惦記著孃家,可也不能經常拿夫家的糧食養活他們。

“誰不曉得?等到戰亂災荒年代,有錢都沒處買糧。村裡隨便拉一個人來問,都有這份見識,可惜大夥兒日子不好過,年年少有節餘,雖有心,卻無力。”蘇母嘆息一聲,話題一轉,道:“我外孫子的衣裳包被都準備好了?尿戒子撕好了?我跟你大嫂扯了幾尺布,又買了幾斤棉花,給我外孫子做了兩身棉衣、一塊包被和一件披風,我給你帶來了。”

蘇母一邊說,一邊開啟隨身帶來的包袱,露出包在裡頭的大紅碎花包被和大紅披風,小棉襖小棉褲也都是紅色碎花棉布做的,顯得十分喜慶。

紅男綠女,為求好彩頭,蘇母全部都用紅色。

見衣裳包被針腳綿密整齊,線頭悉數藏了進去,秀姑感動道:“娘和大嫂費心了。”

早在幾個月前她就準備好了,襁褓、包被、披風、單夾棉衣和尿戒子等,所用布料都是細棉布,用開水反覆煮過曬乾,棉花也接連曬了好幾日,做好後單獨收在一個箱子裡,等臨盆前再把貼身的小衣服和尿戒子煮一遍。

其實嬰兒穿舊衣服比較好,舊衣服經過別人的穿用,布料變得十分柔軟,不會磨傷嬰兒嬌嫩的面板,而且村裡的講究就是大的穿過小的繼續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家倒是有壯壯小時候穿過用過的衣裳包被尿戒子,比別人家用的好些,可惜老張和張碩不經心,早就爛得不能用了,滿倉、糧山和添福三個娃兒穿過的衣服差不多也都不能穿了,至於外人,秀姑不太放心,誰知道乾淨不乾淨,倒不如用新的。

蘇母細細問明所備之物,又問穩婆已經請好了,是村裡最好的穩婆,四色禮都送過了,只等臨盆時請進門,一切萬事俱備,她方放心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