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母沉默片刻,低聲應是,“我回去打發阿惠進城尋老爺去,請問老爺的意思。”
周舉人在城裡的日子簡直如同置身天宮,美酒佳餚、輕歌曼舞、軟玉溫香,這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作為桐城目前唯一的舉人,縣太爺如今甚是看重他,常常和他高談闊論,並且特地將身邊千金買來的美妾玉娘贈與他。
玉娘年方二八,原是江南女子,其嬌姿美態、其冰肌玉骨、其悄聲細語,皆非家中雞皮鶴髮的老妻可比,周舉人得她如獲至寶,日日與之相好。
幼子來尋時,可巧縣太爺在場,聽聞老妻思念,又聞村中已備酒席等著與自己慶賀,周舉人沒有在城裡逗留的理由了,只好向縣太爺辭別,坐著李家送的大馬車,有小廝和馬伕駕車,攜著玉娘和各色禮物。
半個時辰後,抵達大青山村。
里長早已帶著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前來迎接,他們在周家見識到了各家送的禮物,盡皆珍貴無比,此時見到馬車小廝和車伕倒不是很吃驚,不過,看到周舉人從馬車裡扶下來的年輕小媳婦,他們吃驚地張大了嘴,當場失態。
眾目睽睽之下,玉娘羞澀不已,以手帕掩面,半轉著身藏進周秀才懷裡。
“舉人老爺這是在外頭又娶了一房媳婦?”周家族中最年老的老族長脫口而出,心底微有不悅。在輩分上來說,六十五歲的他乃是周舉人的三爺爺,同時,他是周家最早識字的老人,陳世美停妻再娶配公主,這種事兒可是屢見不鮮哪。
周舉人義正言辭地道:“納妾而已,怎敢稱之為娶?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我讀的是聖賢書,豈能違聖賢之道?”
眾人拍手大讚,“秀才老爺果然重情重義!”
說完,簇擁著他去周家,周母已攜帶女兒兒媳婦們在門口恭候,遠遠地就看到了鶴立雞群的周舉人,她雙眸含笑,這件寶藍錦緞面的狐皮袍子老爺穿著真精神,披著領口鑲著貂皮的灰鼠大氅顯得格外氣派,跟縣太爺出巡似的。
小沈氏輕輕扯了扯婆母的衣袖,細聲細氣地道:“娘,您看公爹身邊。”
小沈氏進門後,賢惠溫柔,而且對公婆丈夫言聽計從,最得周母的歡心,上回小竇報喜又是她想到了賞錢,心思細緻而周到,所以周母聽了她的話,目光離開丈夫,挪到周舉人身邊的玉娘身上,細細打量了片刻,點頭道:“老爺身邊有人伺候我就放心了,我原本還想著等老爺回來就把嬌紅或者煙翠開了臉放在老爺屋裡。”
她說這話時周舉人剛好走近,聽完,滿意地摸了摸花白的鬍子,道:“家有賢妻,家有賢妻,是興旺之兆啊!”
賢妻美妾,兩全其美也。
周母含笑道:“老爺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咱們家是因老爺而興旺,老爺啟程時喜鵲就在枝頭喳喳叫,這不是應驗了?可不是因我等女流之輩而興旺。老爺是天,我們是地,不敢與老爺並肩,不敢頂了老爺的功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周舉人聽得十分舒坦,拉著玉娘柔滑細膩的玉手,道:“這是縣太爺給我的玉娘。”
“玉娘給太太磕頭。”
玉娘眼波一閃,作勢欲跪,尚未及地就被周母一把拉住,滿口稱讚道:“怪不得叫玉娘,真是人如其名。我不是那等善妒刻薄的人,你只管放心得住下來,以後咱們就是姐妹了,一身一心皆屬老爺,你到了家,就好好伺候老爺。”
玉娘細聲應是。
旁人見周母一個年過五十的老太婆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媳婦稱姐姐道妹妹,無不驚愕。最讓米氏等人不敢相信的是,周母居然這麼賢惠,她真的遵守那天自己說的那些話。
丈夫納妾,不以為怒,反以為喜,或者說,她覺得理所當然。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全村。
秀姑聽說時,已是三日之後了。
在這三日裡頭,周家一躍成為大青山村第一等人家。
村中許多百姓紛紛上門懇請周舉人同意自己家的地畝掛在他名下,以減地稅,也有城中不少商賈人家畏懼豪強,特地親自前來,投身到周舉人門下,將生意地畝等都掛在周舉人名下,以避重稅,又有日子過不下去的幾戶人家願意賣身為奴,以獲周家庇佑。
周家有金有銀有綢緞,有房有地有僕從,周舉人嬌妻美妾,左擁右抱,好生快活。
轉過了年,周舉人偎紅倚翠之時,突然想起了舊事,開始尋張碩的晦氣。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