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碩瞅了兩眼。
林主簿解釋道:“你安心拿著,這又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事情,大夥兒心照不宣。這些種子數量少,不在賑災的賬目中,壓根就沒打算發下去給平民百姓,縣太爺都說了不入賬,縣丞直接拿了不少回去舂了吃米。我給你裝兩鬥舂過的碧粳米,你拿去熬粥。”說著,林主簿翻翻找找,翻出半麻袋碧粳米,裝了一袋子給他,壓根沒記賬。
凡事做官的,私底下自然能獲得一些心照不宣的好處。這份好處必須拿捏得當,太過出格就不行了,林主簿當了一二十年的主簿,對此非常清楚,且行事有分寸。
林主簿又尋了個空麻袋出來,一股腦地把六個紮好的布袋子塞進去。
張碩力氣大,扛著麻袋穩步出來,外頭已經裝好糧種的村民都覺得奇怪,問道:“張里長,你咋又弄了一麻袋糧種?咱們點清了,一石都不少。”他們本來就是按照村裡田地的數目來領糧種,張碩扛著麻袋裡裝的明顯也是種子。
“我想了想,我們家還有十畝地沒領糧種,就再弄兩畝地的糧種回去。”張碩笑道,把麻袋直接放在自己的騾車上面,用紅繩縫死了袋口,和其他糧種的麻袋以麻繩縫合不同。
眾人聽了,自無懷疑。
回村發完糧種,張碩拉著五石尋常稻種和那一麻袋各色好種子回家,老張幫忙搬進西偏房時,對以紅繩縫合的麻袋錶示奇怪。
張碩娓娓道來,將小包袱遞給秀姑。
秀姑驚奇地道:“原來當了里長和主簿大人打過交道後竟有這麼多好處?難怪人人都想當里長。你當了這裡長,原先大王里長的家人在背後對我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不知道說了多少酸話。”村裡不少婦人因自己丈夫是里長,很快就把這些話傳到自己耳朵裡了。
莫看里長不入流,在村子裡的地位堪比一縣之長。
秀姑覺得,自己的日子越發舒坦了。
老張對此卻很坦然,不以為意地道:“自古以來凡是官兒都有好處可得,不然怎會人人都想當官?里長雖不是什麼官兒,但管的可不少,衙門裡的官老爺們又不會下地到村子裡,因而里長經常和衙門裡的官老爺打交道。有交情了,自然有好處。並不是貪,咱們太、祖皇帝最厭惡貪官了,阿碩也不能去做這些貪婪之事,只是該得到的好處不用假意推辭。”在規矩之中的好處,推掉了不僅是傻瓜,而且得罪其他接受了的人。
既然公爹都這麼說了,秀姑也不擔心了,細細看了看微微泛綠色的碧粳米,笑眯眯地道:“咱們今晚就熬碧粳米粥,嚐嚐大戶人家才吃的碧粳米是什麼味兒。”
碧瑩瑩熱騰騰的碧粳米粥上了桌,一家人都吃得很開心,連小野豬都伸手扒碗。
小野豬六七個月後秀姑就喂他一些可以吃的米粥、菜粥一類食物了,其實他也可以喝一些肉糜粥,可惜家裡沒有新鮮的肉蛋,鹹蛋鹹肉不敢給他吃。
飯後睡前見秀姑展開清溪蘭草圖,張碩問她能不能織補,她笑道:“凡是學繡花的自然學過織補,你放心吧,明兒一天我就能織補好。等織補好了,你早些送進城裡交給林主簿,與林主簿交好,我心裡明白有很大的好處。”
張碩只是小小的里長,衙門有人才好辦事啊。
據秀姑所知,一縣之地的人口未達到上萬戶,就不會設立知縣,縣裡的大小事務都交給縣丞和主簿掌管,桐城經此一劫,只剩四千餘戶,等縣太爺高升,勢必不會有新的知縣上任。
端慧大長公主失勢,幾乎可以預見縣太爺必定任滿高升。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