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章

幾天後,雲天瑞把秀姑繡百子衣的酬勞送來。

這件百子衣秀姑繡了兩年才完工,最後小半年幾乎天天趕工,知府太太和知府千金看過後非常滿意,付了四百兩工錢。這是按一流繡娘付的工錢,當初接活時就把秀姑定為一等的繡娘,在契約中寫明瞭耗時近三年的工錢數目,以免僱主收了活計最後卻不認賬的事情發生。秀姑雖然用兩年繡好了百子衣,但是依然算三年工。

其實,這份工錢並不算高。

當初白家想僱傭秀姑做繡娘時,開的工錢是一年三百兩,包括四季衣裳等。四百兩平攤下來,一年不到一百五十兩。

當然,做白家僱傭的這種繡娘極為辛苦,必須起早貪黑地繡花,傷身又傷眼,而且知府太太和知府千金手裡闊綽,說百子衣繡得比她們想象中更加精美絕倫,上身後定會豔驚四座,因此另有一份賞賜給秀姑。

說到白家,雲天瑞帶來了關於白家的訊息。

白東家得罪了知府太太后,其他人很會見風使舵,白家的生意每況愈下,無論他如何補救,都不見成效,去年黃河決堤,他家住在黃河附近,損失巨大,死傷無數,白東家沒死在洪災裡,卻在瘟疫中喪命,如今幾個兒子爭家產,鬧得不可開交,猶未停息。

加上雲掌櫃那件事發生後很少有人願意在白家做工,以及府城中商賈甚多,趁機瓜分了白家的生意,偌大一個白家,就此風流雲散,淪為尋常商賈。

“報應!報應!”雲天瑞重複從前說過的話,眼圈微紅,掩飾不住骨子裡的幸災樂禍,“爹在天之靈,總算可以瞑目了。天道好輪迴,欺辱掌櫃夥計,最終落得不得好死!”

“仇人已死,老三,以後和你老孃媳婦孩子們好好過日子。”張碩說完,聽從秀姑的意思,把雲天瑞餘下的欠債二百二十兩勾去二十兩。親兄弟明算賬,二十兩是雲天瑞做中人的錢,和其他繡娘一樣算,抽半成與中人,而非寄賣的二成。

雲天瑞推辭不過,只得同意,帶著秀姑從知府太太母女賞賜裡挑出的東西回城。

秀姑收拾完剩下的東西,把四十兩黃金和一些綢緞物事放進地窖裡。雲天瑞善解人意,拿到銀子後就在府城直接兌了四十兩黃金帶回來。

張碩去年殺一個多月的豬羊掙了五六十吊錢,年底還得了自稱耿李氏的李家三姑奶奶五兩賞錢,加上今年兩個多月賺的一百多吊錢,都換成了金子。壯壯的筆墨之資和日常開銷用家裡餘下的和賣陳糧得的銀錢就夠了,這筆錢全部存了下來。

張碩做了里長,每個月還有一吊錢可得。

太、祖皇帝憎恨貪官,頒佈高薪養廉政策,當今聖上依然實行,大小官員的俸祿比前朝翻了兩倍不止,每季還有朝廷發的瓜果冰炭等物,里長雖然不入流,卻也有衙門發錢。

瞅著私房錢匣子裡最近放進去的四十五兩黃金,再看看嫁妝箱子裡積存的上好綢緞綾羅和珠寶首飾等物,秀姑心滿意足,這兩年尤其是去年雖然驚險了些,但是沒有白忙活,她的私房錢一向有進無出,私房錢匣子裡還有一大半的空間,什麼時候把匣子裝滿就好了。

秀姑取了王家送的綢絹出來,起針給老張做壽衣。

上用綢絹花樣顏色本就十分繁複精美,除了領口、襟前和袖口、褲腳外,其他部分的衣面上繡花就有點畫蛇添足,所以她很快就做了繡工精緻縫工精巧的壽衣。

老張讚不絕口,喜歡得不得了,寶貝似的收在房裡。

壽衣已經做完了,棺材板遲遲未得。

張碩和秀姑夫婦想給老人尋上好的棺材板,一時也不急,秀姑不用做莊稼活,小野豬會走路了不用天天抱著他,一歲時又斷了奶,壽衣做好後,她便開始構思下下一件活計。構思之前叫張碩問了林主簿,他們不打算繡之前的雙面繡,她方叫張碩像瑞兒打聽李家三姑奶奶的喜好,聽說她酷愛國色天香的牡丹,這幅圖就以牡丹為題。

哪知小野豬開了口,會說的字越來越多,同時走路走得穩,開始變得淘氣異常,秀姑有一回疏忽,小傢伙直接推倒繡架,刮破了繡了兩天的繡面,秀姑氣得要命。

“爹,快把小野豬帶走,在家裡淨淘氣,推倒繡架是小事,砸到了他可怎麼辦?繡面上頭還有繡花針,戳到了又怎麼辦?上回眼錯不見就把他哥哥的硯臺給摔了,墨汁蹭了一身。”小野豬做的淘氣事兒,一天都說不完。

“行,我天天帶小野豬都不嫌煩。”

老張素來疼愛肖似獨子的小孫子,笑呵呵地帶他去東邊地裡看短工幹活。

春盡夏至,應是收割麥子插稻秧種玉米的季節。

上一季沒有種莊稼,地養了大半年,春耕時仔仔細細翻耕了一遍,瞧著肥沃得很,張家種著四十畝家常米的地乃是四大塊地,每塊十畝,皆連成一片,打了埂灌了水,地裡又平了一遍,水沒小腿,短工們各個戴著斗笠頂著太陽彎腰插秧,幹得熱火朝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家年初又和蘇家換種了一塊地,就是和秀姑陪嫁田相鄰的三畝多地,用來種那一石五種好米,種得稀了點,每一種稻米的秧子種半畝,用了兩畝半地。到最後家裡常用米的稻秧居然剩了點,就插在剩下的九分地上。

玉米、紅薯、花生、大豆、高粱、紅豆、綠豆、黑豆等他們家依然都種了些。

絕收之痛令村民難以忘懷,如今有地有種,個個早出晚歸,拼命幹活。他們種的莊稼以玉米和紅薯居多,收成高,而且都是家常吃的口糧,不會捱餓,如若種了稻穀,大部分人家都是賣掉然後買粗麵回來吃,沒有幾家吃得起白米細面。

村裡死了那麼多人,活著的人要麼買地、要麼賃地、要麼有地,願意打短工的人不如以往多,連同欠債的人家,老張才找了二十八個人,得兩三天才能忙完。

提及此事老張就心疼,戰亂前不少人家上門買糧沒有錢付,自己就說讓他們以工代替,現在沒做完和欠債相應的工,有幾家死在天災之中,他們欠的債自然就泡湯了,仔細一算,他們足足欠了好幾吊錢呢,再也不弄賣糧不收錢的事情了。

“小野豬,你最有福氣,趕明兒天天吃好米。”老張樂呵呵地說完,放他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