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報名等待考核的學子極多,桐城的客棧卻極少,全城僅有兩間客棧,客棧住滿了之後,剩下沒地方住的學子暫時便只能賃房而居,房價和房租節節升高,林主簿和張碩兩個人很快就把手裡的房舍賃了出去,多則六兩一個月,少則二兩一個月,供不應求。
有錢人家的公子帶著僕從單住一所房舍,寒門學子則是十數人或者數十人同賃一所。
張碩拿了六兩三錢金子交給秀姑,因寒門學子確定住進書院,有錢人家的公子們尚未確定是否長久租賃或者住進書院,所以他們就先賃一個月的房舍。
六兩三錢金子,就是六十三兩銀子!這才一個月。
秀姑瞅著碎金子,眉開眼笑。
“阿碩,咱們賃房子可比你殺豬賺多了!”秀姑忍不住說道。
張碩笑道:“是啊,都是媳婦你的功勞,要不是你提醒,我都想不到這條路子,城裡的房價已漲了三成,開張做生意的店鋪多了不少,繁華遠勝載貨之前,這才幾天?以後可想而知。這些學子們都等著李三姑奶奶給先生們接風洗塵後定日子參加考試,等考完了,我估摸著房價定會再漲,租金也會上漲。”到那時,他們就像賺黃金的差價一樣了,等著收錢。
秀姑用力點頭,沒錯,希望手裡的錢能翻一番。
在這之前,先撫平壯壯和滿倉兄弟的焦躁。
江南來的先生們到了桐城後,私塾裡就停課了,做先生的希望進書院執教,做學生的希望可以免費入學,省下一個月六百錢的束脩,師生都在家中用功。
好似千頭萬緒,但是耿李氏行事卻極有條理。
接風洗塵後,先生們緩過勁兒來,書院床榻桌椅並掌管庶務的僕從已經色、色齊備,定於七月十二日、十三日報名,十八日考試,為期六天,每天考一科,按照年齡,分八等級別的考試,由八位進士主持,最終以成績分班,八個班分別是天地玄黃、甲乙丙丁,考核無法透過的學生降一級入學,八月十八日開學,願意住在書院的學子自帶被褥碗筷等物。
關於這份決定的通告直接貼在書院大門的兩側。
聽張碩說完,秀姑心想這位耿李氏莫不是和自己一樣的來歷吧?怎麼開設書院的種種舉措和自己那個時代的學校如此相似?
哪知麗娘得知後卻道:“這位耿太太效仿太、祖皇帝呢!”
“太、祖皇帝?”對啊,太、祖皇帝可是穿越者呢!
麗娘笑道:“我一聽就知道耿李書院效仿江南華夏書院,華夏書院是太、祖皇帝在龍興之地建立的書院,為江南第一書院,世人皆知。華夏書院中按照君子六藝分設六科,學生七歲入學,為啟蒙班的學生,往上就是天地玄黃、甲乙丙丁八級,每級須得上兩年,等到上完丁班,先生基本上把該教的東西都教給學生了,以後各憑本事。江南很多學子在上到甲乙班時就進學了,也有以舉人身份上完丁班,不過後者數目極少,一班也就那麼一兩個。”
秀姑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過我們這裡從來沒聽過華夏書院的名聲。”
“華夏書院設在金陵,桐城地處偏僻,咱們村裡的訊息又閉塞,你們沒聽過很正常。”麗娘摸了摸高聳的肚子,“耿李書院從華夏書院脫胎而來,華夏書院就是貧寒學子免除束脩,供其食宿,太、祖皇帝建立華夏書院的本意是希望天下所有愚民開智,人人上學,只是筆墨紙硯對於許多百姓而言是十分沉重的負擔,所以能上得起學的八成依然是有錢之家。”
秀姑聽了,感慨萬千。
她再一次對太、祖皇帝充滿了敬佩,在大事上這位穿越前輩確實做到了為國為民,想必他這樣的想法來自九年義務制教育,設立九級十八年的課時基本上包括大學生涯了。
聽她對太、祖皇帝的推崇,麗娘莞爾一笑,“其實,這樣的書院和其他的書院都是大同小異,書院其實就是私塾、學堂,在江南有不少這樣的書院,六科都有,也有食宿一項,不過最出名的是華夏書院,就是裡頭學生的分級不同罷了。”
麗娘微微一嘆,太、祖皇帝的打算,怕是永遠無法實行了。
耿李書院能吸引這麼多學子,全賴書院擁有府城書院、官學所沒有的大儒和諸般才藝,哪個學生不想受到更好的教導?得到更齊全的資源?如果府城的書院或是官學像江南那邊一樣,保證耿李書院只能接收到沒有門路學習才藝的寒門學子,沒有府城中的富家學子。
耿太太此舉,真是造福萬民。
彭城歷經無數次黃河決堤之災,導致百姓幾近滅絕,哪有什麼書籍和知識傳下來?桐城十幾萬人幾十年才出一兩名舉人,最缺的就是這份資源。有了這份資源,彭城將來必定人才輩出,脫離所謂的窮山惡水潑婦刁民之名。
秀姑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