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縣令夫人給阿碩媳婦下帖子?眾人都呆住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能呆呆地看著秀姑放下鞋底,神色自若地招呼婆子入座喝茶,看過帖子後又親筆回了帖子。

婆子笑說:“哥兒成天惦記著張哥兒說的大馬騾子彈弓套兔子,總不肯好好吃飯,太太念著娘子不便出行,所以就想帶哥兒過來探望娘子。”解釋完下帖子的緣由後並未在張家逗留,拿到帖子後很快就告辭了,秀姑送她們出門回來,屋內眾人連聲詢問。

秀姑輕描淡寫地道:“縣令夫人原是昔年故人,好些年不見了,縣太爺到任後才知道她已嫁人生子,兩個孩子玩得好,於是便有些來往。”

眾人愈加敬畏,那可是縣太爺家啊!

以前張碩和林主簿交好,已經讓他們覺得很了不起了,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和縣太爺結交,縣太爺家的婆子對秀姑客客氣氣的,跟對主子似的。

次日果然看到張家門口來了一隊馬車,許多丫鬟僕婦簇擁著一位遍身綾羅插金帶銀的貴婦人被秀姑迎接進家門。同時,張家請了村裡幾個乾淨利索的婦人來家裡幫忙做飯,又見小野豬帶了一個粉妝玉琢的小哥兒出來在村裡玩耍。小哥兒身後跟著的幾個小廝分發了許多精緻糕點與村中年歲差不多大且和小野豬一起玩耍的小孩,十分熱鬧。

張里長之妻田氏並族中老人之妻昨天就聽說了,早早穿戴好,前來拜見縣令夫人。

明月本是丫鬟出身,極懂進退,做了縣令夫人後,既不以官夫人的身份為傲,也不以出身而感到自卑,聞得村中族老之妻和另一位里長的妻子過來,倒也見了她們,只是自己在張家作客,便不曾留她們一起用飯,客客氣氣地命婆子送她們離開。

即使如此,也夠大青山村的男女老少風光好一陣子了。

秀姑最高興的是馬家穩定下來後,馬縣令延請了一位秀才先生做西席,給馬清啟蒙。明月記得秀姑說耿李書院只收七八歲的學生,小野豬年紀小不得而入,便同秀姑商議,讓小野豬和馬清一同上學,早上到自己家,晚上回村,五日一休,或逢大雨雪休。

誰知馬清在張家跟江小寶一見如故,捨不得分開,明月品度麗娘舉止,只覺不俗,心知另有一段故事,便問麗孃的意見,是否同意讓江小寶和小野豬一同讀書。

麗娘和江玉堂喜出望外,自是求之不得。

張碩和江玉堂各自封了八兩贄見禮,親自帶了大名張開疆的小野豬和尚未取大名的江小寶去先生家拜見,又去謝過馬縣令,然後每日接送哥兒倆和馬清一起讀書。入冬後,江家暖棚裡的新鮮菜蔬下來,每每都將頭一茬尖兒摘了送給馬家和張家。

小野豬每日在跟前湊趣時不覺得,小野豬早出晚歸後,秀姑頓時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張碩反倒覺得好,秀姑懷著兩個孩子已是十分辛苦,何況再時時照顧小野豬?愈加辛苦了。如今小野豬在城裡上學,壯壯惦記著弟弟,兄弟兩個午時經常回鋪子裡陪著父親一塊吃飯,親密得不得了。小野豬有時候帶馬清和江小寶去自己家鋪子裡吃,有時候哥兒三個在馬家吃飯,連帶送他回縣衙的壯壯拜見了馬縣令和明月幾次,其才貌雙全,深得馬縣令賞識。

兩個兒子前程光明,家裡的生意越來越好,張碩每日精神抖擻,有著使不完的力氣。

十月的屠宰生意其實平常,不如農忙之時,然而進了十一月,立時便好了起來,越近年節,生意越好,老張和張碩父子二人都十分忙碌。

原本白墨死後,耿李書院管事換人,書院裡的肉就不是他們家宰殺的了,收入損失泰半,旁人覺得可惜,張碩倒是沒有什麼心不平氣不和,他結拜兄弟當差時不也撇開別人特地照應他的生意嗎?新管事用自己人亦在情理之中。

只是馬縣令上任,常和他家來往,兩家的孩子一處讀書,可見親密。耿李書院的管事得知後,心想耿李書院雖然天下皆知,畢竟建在縣太爺麾下,立刻畢恭畢敬地上了張家的門,只說先前屠宰的手藝不好,又誇讚張碩的手藝獨一無二,最後請張碩重新接手。

張碩未計前嫌,沒有推辭。

除此之外,他們家的屠宰生意就沒有繼續擴張,仍呈守成之勢,日子過得不顯山不露水,也不曾仗勢欺人,名聲越發好了。

秀姑臘月初八平安生下一對兒子,吃喜面時許多人前來道賀,席開數十桌。

宴後送走諸客,張碩正看著人收拾東西,張三嬸突然去而復返,抱著一個半新不舊的大紅碎花襁褓,裡頭裹著一個瘦瘦小小的女嬰,說是紅花今天午後才生下來的。見又是一個閨女,她婆母不願意養活,紅花怕婆母又將其溺死,思來想去,覺得秀姑接連生下三個兒子唯獨沒有女兒,在周家夭折了的孩子也都是男嬰,所以想把女兒送給秀姑養活。

張家日子紅紅火火,附近幾個村子無人不知,做他家的女兒必定享福,紅花的婆母聽了十分稱願,親自把孩子送到張三嬸家,請張三嬸送來,爭取說動張家收養此女。

喜歡棄婦再嫁請大家收藏:()棄婦再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