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院試是定在八月,實際上並不能十分確定八月考試,乃因各省學政每年巡迴各地時,皆是按臨考試。按臨考試就是學政巡視到哪個州府,哪個州府就舉行院試,這個州府考完了,繼續巡視下一個州府,然後再舉行院試。
彭城位於本省極北之地,往往是最後一個舉行院試的府城。
而且因故未能參加府試的考生,可以在院試前補考,透過後亦可參加院試。因故未能參加縣試的考生,也可以在府試前補考,透過後參加縣試。
這一點是秀姑剛剛知道的,她一直以為考生錯過了就只能等下一年了呢。
看完壯壯和滿倉默寫下來的考試內容,秀姑就知道他們小小年紀透過縣試和府試不是沒有道理的,難怪耿李書院裡的先生讓他們二人參加考試,想必是認為以他們二人之力一定能透過,果然都順利透過了,只待院試。
白髮蒼蒼都沒考上秀才的童生不知凡幾,其原因有二,一是寒門出身缺少資源,尤其是沒有大儒註解的書籍,年紀大了就只能自學,如若不是壯壯和滿倉從小就有別人沒有的書籍,如若沒有進入耿李書院上學的機會,他們未必能透過縣試和府試。二是有資源的大多數豪門子弟無心上進,反正他們天生就能憑著監生入仕,用不著和寒門子弟爭奪科舉名額。
壯壯和滿倉雖然是寒門出身,且年紀幼小,但是他們其他老童生沒有的好資源和好先生,有大部分豪門子弟沒有的刻苦,如果通不過縣試和府試才是沒天理。
所以說,壯壯之前是妄自菲薄了,害得秀姑以為不背完四十幾萬四書五經,不把數百萬註解背得倒背如流是沒法子參加科舉考試。其實根據壯壯和滿倉默寫的內容,她就知道用不著如此,總不能拿別人註解的內容來當答案吧?所以,科舉考試有可能抽取到考生沒有記誦過的內容做題目,但也有可能題目都是考生學過的,縣試府試通常考的是詩賦和四書裡的內容,院試多瞭解經、史論,都是基礎內容,較為高深的題目那是秋闈和春闈所有。
壯壯和滿倉上了六七年的學,詩賦和四書都學得很好,史書早就通讀,稱得上是雜學旁收,五經也學完了,就是沒有達到倒背如流的地步,院試的解經一項就只能看運氣了。
距離院試尚有三四個月,府試放榜之後,張家一家人和蘇大嫂母子就決定回家。
旁人猶可,唯獨鳳英十分不捨,忍不住對收拾行李的秀姑道:“你們不是在府城裡買房子了嗎?何必大包小包一路顛簸地回鄉下去?雖說耿李書院已經是名揚天下了,但是府城裡的書院並不遜色,倒不如你們住在府城,叫壯壯在府城上學,多跟府城的學子學些眉眼高低,豈不是比在窮鄉僻壤之地強得多?越是讀書人,越是得接觸外界,開闊眼界才好。”
因一輛馬車坐不下這麼許多人,張碩先送壯壯和蘇大嫂母子回桐城,回頭再來接秀姑母子四個,壯壯和滿倉兩個孩子回到桐城直接去上學,免得回家受村裡道賀之困擾。
如今臥室內除了自己姐妹,就只躺在床上和二哥一起玩撥浪鼓的雙生子,秀姑把衣裳疊好用包袱裹之,放進箱內,聽了鳳英的話,回眸一笑,道:“耿李書院裡的同窗可不比府城裡的差,哪裡就到眼界狹窄的地步了?再說,我們家在大青山村,家裡還有老人和生意田地,遷居到府城裡倒沒什麼意思。這些日子在府城,莫看我們嘴裡不說什麼,其實心裡著實記掛家裡,也不知道公爹好不好,生意好不好,地裡的莊稼怎麼樣。”
合上箱蓋,秀姑坐到鳳英身邊,推她道:“我知道咱們才見了幾天我就離開你心裡捨不得,但是你我都知道對方的住處,趕明兒你閒了,和表弟帶孩子往我們家去作客,要麼就等我閒了,帶孩子來看你,順便一起逛街,又不是見不到了。”
“唉,我也清楚你放不下家裡,知道是一回事,捨不得又是一回事。”鳳英一臉不捨的模樣十分動人,洗淨醜妝的她格外俊俏,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小嘴白玉膚。
鳳英到底是性格爽朗之人,很快就想通了。
張碩傍晚才回來,次日方攜妻帶子回家,劉金根和鳳英夫婦前來相送,劉金根送好幾盒自己做的糕點,鳳英則送了一大包滷味。
他們沒有在桐城停留,直接回了大青山村。
一進村,秀姑就遇到了比壯壯透過縣試後更加熱情的村民。
他們的想法秀姑很清楚,兩個十四歲的童生呢,多麼了不起,等他們透過了院試,就是本縣最年輕的秀才老爺了,比周舉人更有本事。
提起周舉人,就不能不提周家現在日子過得每況愈下,今年開春不得不從桐城搬回村裡,將城裡的房子賣掉,銀子送給周舉人,回村後在地頭地尾種些菜,就不用在城裡花錢買了。周舉人樂不思蜀,帶著玉娘居住在京城不肯回來面對老妻和世人的嘲諷,卻每年都向家裡索取大量財物。周母賢惠,竭盡全力地滿足丈夫,周惠每年除了在家裡幹活,就是奔波於京城和桐城兩地,收了糧食賣了錢就得先送到京城給周舉人,供其開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此一來,周家就不得不節衣縮食了,日子過得比秀姑被休之前艱難得多。
同時,周家在村裡的地位一落千丈,以前周舉人是村裡唯一的秀才和唯一的舉人,自然人人敬佩擁護。現在不同了,雖然周舉人是舉人老爺,壯壯和滿倉只是童生,但是所有人都相信壯壯和滿倉一定會考上秀才、舉人,甚至考上進士去京城裡做官兒,加上週家之前做的事情沒人忘記,對待他們家的態度自然遠遠比不上對張家和蘇家。
當年就曾有人說風水輪流轉,不出所料,如今的風水轉到了張家和蘇家,張碩和縣太爺、林主簿交情深厚,周舉人有嗎?
秀姑早有心理準備,倒也沒感到奇怪,只是面對今年的收成忍不住嘆氣。
今年開春後麥子有不少生了病,加上蟲子沒有辦法將其滅殺乾淨,家家戶戶皆如此,收成較前幾年差遠了,一畝地最多收了一石六七鬥,少則一石兩三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