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雁與柳信聽完都暗自點頭,短時間能對上實屬不易。不過,第一個吟詩的人確實佔便宜,只要把想到的說出來即可,而且引導了整首詩詞的方向。
柳信想了想跟著吟誦:“亭中觀遠景,搖扇把詩吟。”
馮雁聽了幾人的詩句,急忙搜腸刮肚地尋找記憶裡的詩詞,回想片刻眼睛一亮,開口吟道:
“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嗯,不錯,不錯!”柳信聽完馮雁的詩句情不自禁開口稱讚。
第一個吟句的學子也跟著讚道:“馮少監真乃俊傑,最後一句銜接得無比精妙。”
“是啊,我剛才提到了荷花,這最後一句正好做了回應,實乃佳句也!”第二個吟句的學子也止不住稱讚。
馮雁暗呼僥倖,那首記憶裡的詩,就特麼記得這一句,沒想到用上了。
真得感謝自家老爺子,左手拿著掃把,右手拿著糖葫蘆,從小逼著背誦《孫子兵法》、《唐詩宋詞三百首》、《三字經》等,還看了《十萬個為什麼》、《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等一堆兒童讀物。
兒時的記憶還是很牢固的。
四人為一組,每組都有一位評委抄寫詩句,並根據順序註上名字。
此刻已近午時,百多人將就用了飯,趁休息的時間,眾評委評選詩句最佳者。經過緊急磋商評選,從三十組學子中選出三十人繼續接詩,馮雁在這個組勝出。
聽到評選結果,眾人紛紛議論,沒想到一直被看好的柳家子弟柳信,竟然出局了。
柳傑再次起身說道:“經過評選,有三十名學子勝出。勝出者再次四人一組接句。當然,空餘的二人也會安排在兩組中。”
學子們聽到此話,紛紛祈禱,別進入人多的組裡,否則競爭壓力更大。
經過抽籤,七個組已經組成,其中兩個倒黴蛋被安排進兩個倒黴組,因為四人變成五人,還是評選最優者勝出。人多的組,自然也就是倒黴組。
馮雁所在的組還是四人,經過半個時辰的比試,馮雁憑藉一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再次勝出。
到了傍晚,月亮的身影已經躍然天邊,但太陽的餘輝使得大地還是明亮的。
安邑城學宮之內,比試只剩四人。
分別是京師馮雁、柳家柳言、裴家裴慬、呂家呂惑。
四張桌子對面而坐,一人一筆,可以將心中所想寫下,斟酌修改後定為所接的詩句。
四周、樓上、樓下,人群中低聲交談,對剩下的四人品頭論足。
柳言與裴慬在意料之中,對馮雁與呂惑頗感驚訝。呂惑平時大大咧咧,沒想到在百多人中勝出,而對於京師來的馮雁,已經不能用驚訝來形容,而是驚歎!
前日文章第一,今日又從百多學子中脫穎而出,確屬才絕之人。
此時的呂惑沒有了平時的大大咧咧,沉思良久,吟出第一句:
“日落首山暮,青荷承月暉。”
聽到這一句,眾人皆交口稱讚。
“此句甚妙!我安邑城南的首山中條山)隨著日落而昏暗下來,但後一句又襯托出明月初升的景緻,可謂相得益彰!”
“美哉!此句正如現在的天象,明月已出,然太陽餘暉猶在,可謂日月同輝也!”
“青荷承月暉……此句甚好!光輝照在荷葉之上,恰似承接住光輝,使得意境生動,相映成趣。實乃一幅黃昏之美景圖畫。”
“呂家小郎真是出乎意料啊!吟誦出此等佳句,看來平時很用功哦。”
呂惑聽到讚頌,臉色微紅,內心卻頗感得意。
第二句輪到柳言接句,同樣沉思片刻方才吟道:
“風來香滿袖,露滴葉盈衣。”
眾人聽到這句再次誇讚。
“青荷、月暉乃靜景,“風來”二字轉為動景,可謂由靜轉動。”
“接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