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欲以腹語,渾身卻猶如木石,根本不能動彈分毫!
不只是他,當下在場不論僧道,皆只能旁觀蘇午與神秀的對談,根本不能插進來半句話!
“要求太大,成佛太遠。”蘇午皺眉看著神秀。
神秀笑著搖了搖頭,揚聲道:“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檀越佛性圓滿如鏡照,能使貧僧觀見‘我’形,是否成佛,只在檀越一念之間,成佛與檀越之間,只隔著一層紙。”
蘇午未有回應神秀此般言語,而是問道:“你要求太大——如是你我鬥法,反倒是我勝出了,你又能拿出甚麼來給我?”
“天下山川自京都長安自神都洛陽之間,龍脈本源神靈,盡交檀越。”神秀道。
蘇午瞳孔緊縮!
本源神靈非只是東流島存在,於神州大地之下,本源神靈數量更眾,然而自長安至洛陽兩京之間的本源神靈,在當下這個時代而言,可謂天下萬川之菁英,可以比五嶽一河一江的本源神靈相提並論!
神秀為此次鬥法,拿出瞭如此大的‘賭注’!
他願以此作賭注,換來與蘇午鬥法的機會,度蘇午為僧,賭注如此之大,可見他在此時縱沒有必勝蘇午的把握,亦必能立於不敗之地!
但蘇午亦不覺得自己就會輸。他向神秀問道:“如何鬥法?”
“試‘棒喝’如何?
伱我之棒喝,能喝醒對方者為勝。”神秀回道。
葉法善此下不能發聲,只能旁觀神秀與蘇午鬥法的進展,他聽得神秀欲與蘇午試‘棒喝’,頓時心如油煎。
神秀被五祖弘忍贊為‘懸解圓照第一’。
所謂‘懸解’,即置於絕境之中,求得種種解法,於絕處逢生,在佛門之中,‘懸解’即於‘四大皆空’的悟法之內,悟得了種種‘有為法’,即是懸解,此是弘忍稱讚神秀開悟佛智,已生佛性之語。
而‘圓照’則即自心圓融如鏡照,能觀一切法門,一切法門影照鏡中,卻不能永留鏡中——這是說神秀的性識已至圓融無漏之境界,根本不會為外相所擾!
此般情況下,與他比棒喝,他能一棒敲‘醒’對方,對方想一棒就叫他改換觀念,被外相困擾,卻幾乎不可能!
然而,此下葉法善縱然內心煎熬無比,也無法對蘇午發出任何提醒。
在他的注目下,蘇午笑著點了點頭:“可以,便試‘棒喝’。”
葉法善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就聽蘇午接著道:“和尚先來。”
聽到蘇午這番言語,葉法善的心境反倒已經沒有甚麼波動了,這位‘祖師宗長’幾乎捨棄了一切與其自身有利的選擇,到了當下境地,也只能祈禱這位祖師宗長心智確實無比堅硬,能在神秀的棒喝下不受絲毫影響了。
神秀聞聽蘇午所言,亦有些驚訝。
他抬目看向蘇午,道:“檀越令貧僧為此次鬥法出題,已是給了貧僧極大的方便。而今還要令貧僧先出手——檀越可確定了?”
“確定了。”蘇午道。
棒喝之下,不只能將渾渾噩噩之人敲醒,更能將清醒之人敲昏。
蘇午此下倒能明白神秀之心,無非是想以此棒喝,直接度自己拜入其門下,成為其門下弟子。
若他心智之堅定程度不及神秀,或會在此般棒喝之下,直接被神秀的心智感化,願意皈依佛門。
他倒不曾取得‘懸解圓照第一’的所謂佛門成就。
但他的心性經歷重重歷練而來,卻也不會輸於一個‘懸解圓照第一’的佛門成就。
神秀見蘇午乾脆點頭,他沉默了片刻,應了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