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架j20a在完成了伏擊f22a的任務之後,並沒有向東挺進,而是轉為向北飛行。當它們再次轉向,朝西飛去的時候,與e767的距離已經擴大到了三百千米以上,離開了預警機的探測範圍。不是這四架j20a的飛行員不想再戰,而是在攻擊f22a的時候用掉了太多彈藥,現在得返航補充彈藥。
雖然取得了參加戰鬥之後的第一個戰果,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批在實戰中擊落f22a的飛行員之一,但是夏天宇上尉並不覺得驕傲與自豪,因為擊落f22a的功臣那四架j16dg電子攻擊機。從某種意義上講,夏天宇率領的這個小隊的四架j20a充其量只能算是運載與發射導彈的平臺。
其實,這就是系統戰的強大之處。
在現代空戰中,決定勝負的是整個系統,而不是某一種作戰飛機。即便是當今最先進的戰鬥機,如果孤身奮戰,也絕對不是一個完善的制空作戰系統的對手,甚至難以在空戰中倖存下來。
四架f22a被擊落就是最佳證明。
單純看戰鬥機的效能,f22a絕對是舉世無雙,在各個方面都超過了當今全球所有的戰鬥機,別說j11這類的三代機,即便是同為第四代的j20a也未必能夠與之抗衡。f22a的效能非常全面,幾乎沒有短板。j20a卻並非如此,依然存在很多缺陷。關鍵就是,j20a沒有獲得像f119那樣的大推力發動機。
雖然依靠從伊萬國引進的a41發動機,j20a勉強達到了基本設計指標,但是在各主要效能上依然跟f22a存在巨大差距。比如j20a的最大速度只有一點八馬赫,僅比f22a的最大巡航速度快一點點。同樣受限於發動機,j20a的加速效能、爬升速度、空戰推重比均遠低於f22a。因為沒有使用向量噴管,所以j20a的敏捷性同樣不如f22a。如果說有什麼能夠跟f22a媲美的話,首先隱身效能,而且只是前向,在側向與尾向,j20a的隱身效能依然不如f22a。此外也就是在航空電子裝置,j20a絕對不比f22a差,而且在某些方面還超過了f22a。
當然,這個局面很快就會隨著j20b的問世而改變。
如果說j20a是為了解決有與無的問題,應空軍要求提前量產的先期型,那麼j20b就是完全達到空軍各項效能指標的完整型。與j20a相比,j20b的最大改進就是換上了配備向量噴管的s15大推力發動機。在這種最大軍用推力達到一百一十五千牛,最大加力推力超過一百七十五千牛的發動機的推動下,j20b將獲得不低於一點六馬赫的巡航速度,以及超過兩馬赫的最快速度。如果能夠提高隱身塗料的高溫效能,j20b能在不做任何改動的情況下把最快速度提高到二點五馬赫。同樣得益於發動機效能提高,j20b在加速效能、爬升速度、空戰推重比、敏捷性等各方面都將有本質的提高,而且在重新設計後機身之後,尾向隱身效能也會得到改善。
可以說,j20b才是空軍理想中的制空戰鬥機。
j20a能夠戰勝效能更好的f22a,而且是一邊倒的勝利,關鍵是獲得了整個制空系統的支援。
當然,第一功臣就是那四架j16dg。
進入戰場的時候,四架j20a跟在j16dg率領的佯攻編隊的後面,而且跟得很近,離前面的j11b不到一百米。這麼做的好處就是避免過早暴露,即j16dg與j11b反射的雷達波把j20a的微弱雷達訊號完全掩蓋住了,結果扶桑的e767只看到了j11b與j16dg,沒有發現j20a。
充當編隊長機的是j16dg,其他戰鬥機都聽從j16dg的指揮。
這個時候,只有j16dg的雷達在工作,不過是被動探測模式。
可以說,j16dg裝備的雷達是這場空戰中最關鍵的裝備。這種由611所應空軍要求專門研製的多用途相控陣雷達的主要用途並不是探測空中目標,甚至不是進行探測,而是電子戰系統的一部分。雖然同樣具備強大的探測能力,對空效能跟j11c裝備的雷達相當,對地探測能力則超過了國內現有的所有雷達,但是其最強大的地方在於可以被動工作,即充當電子偵察裝置,並且能在必要的時候做為干擾裝置使用,即以集中照射的方式對敵人的雷達進行干擾。
很明顯,這種雷達是一種電子戰裝置,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雷達。
正是依靠這種雷達,在f22a第一次啟動火控雷達進行搜尋,為攻擊做準備的時候就被j16dg發現了。
雖然在被動模式下,探測精度不會太高,無法用於火控,但是j16dg截獲的雷達訊號足以證明f22a的存在,而且離得不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也就在這個時候,負責佯攻的j11b戰鬥機發射了攜帶的導彈。
四架j20a同時脫離了編隊,緊跟著那些導彈朝海面俯衝。
因為j20a本身就是隱身戰鬥機,而且j11b發射的還沒有定型的隱身反艦導彈,所以在f22a的雷達螢幕上,那全都是隱身反艦導彈,也就沒有能夠做出準確判斷,即發現混在導彈群裡的四架j20a。
這是f22a在戰鬥中的第一個失誤,也是最致命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