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飛昇的大淵神尊算是他的半個後輩,金身尊者開創“金性不滅”理論之後,在槐方顯赫一時,當初年輕時的大淵神尊還曾向金身尊者討教過問題!
只可惜,金身尊者為修成他自己理論中的“有常金身”而不幸身隕,甚至連帶著“有常困陣門”和其他奉行“金性不滅”理論的宗門都相繼式微。
若是金身尊者能按著普通的修行路繼續前行,飛昇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也正是因為接連出了金身尊者與大淵神尊兩名天驕,槐方國聲名冠絕一時。
而且如果要論哪裡的修行者與塵世之間最為融洽的話,那定數槐方國為最!
槐方國有“群妖行於市,精怪作於野”的美聞,修行界與凡塵並未相隔,而是緊密融合在一起。胥坤國雖不及槐方那樣融洽,但也相差不多。
相反,大虞的修行界與凡塵卻相隔甚遠,是四國中修士對凡間影響力最弱的一國,堪稱絕地天通。
當然,大虞的頂尖修行者並不弱於槐方國。世間典籍中記載的最後一名飛昇者便是青玉山中縹緲仙宗的青玉仙人。
此時炎修羅提及當年胥坤國修行界與凡塵和諧共處的盛景,到底有何用意?
“然而天地劇變開始後,胥坤國幾乎一朝衰落。天地間的‘金性’在逐漸減少,修士們施展術法的效果越來越弱,甚至連傳承都出了問題。
“這些還不算當務之急,最要命的是,胥坤國出現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大饑荒,百姓易子而食,路有餓殍枯骨。據說當時兩載時間內,餓死了胥坤國的二成半總人口。
“其實這也是天地劇變所致。當年的胥坤國,旱澇皆有修士施法保證糧食產量,甚至呼風喚雨灌溉農田都是等閒,而‘金性’衰減後,眾修士自顧不暇,當然沒法參與農業生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時人們才發現,若是不依靠修行者參與農事,糧食產量遠遠不足以供養一國之人。庫中存糧須臾皆盡,而後誰都沒法去阻擋那場大饑荒。
“對於建立在修行界之上的胥坤國來說,‘金性’衰減,便是真正的末日。所有的產業一朝坍塌,原本頗為繁榮富足的胥坤國就此崩潰。
“然而終有一線轉機,‘金性’既然自然衰減,那強制‘金性’處於不自然的狀態下,衰減過程就沒法進行。”
“南蔡獻童!”周緣直脫口而出。
少年心道果然如此,這個思路與南蔡“獻童令”如出一轍。
難不成胥坤國也依靠修士減緩“金性”衰減速度,然後以最大效率培養新的修行者,如此往復?
那為何胥坤國沒有“獻童令”?
周緣直忽然自己就想明白了原因。
當年的南蔡尚有餘力,是因為國家還沒崩潰,只是修行界迎來了末法時代。然而胥坤國修行界與凡塵融合,所有的產業都依靠著修行者的力量,所以天地劇變後受到的打擊比南蔡更大!
根據炎修羅所說,兩載時間內餓死了四分之一的人,別說獻童令了,這麼下去就連剩下四分之三的人活不活得下來都不一定。
所以胥坤國究竟發生了什麼?
炎修羅語出驚人:“在所有人無計可施之時,‘九劫散人’重現世間!”
喜歡時代展覽請大家收藏:()時代展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