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棲同
恭王養妓為妾一事很快被皇帝聽聞,龍顏大怒,皇後跪在麟德宮大殿中替恭王母子承擔了皇帝的訓斥。
這些年,因為前太子秦舒和恭王,皇帝多次問責皇後,一人厭倦,一人麻木,一雙人堪堪活成了怨偶。
“慈母多敗兒。”
“朕很失望。”
“皇後需要反思。”
皇後望著膝下起紋秋水席的紋路發怔,放任這些熟悉的措辭在耳邊經過,終於等到皇帝道一句:“你去吧。”皇後方回過神告退。
等皇後離開後,皇帝召見了中樞衙署的要員,再次商議官員斟定一事。
集賢殿學士兼戶部尚書段潯前來時,手持一摞書冊,引來周圍官員們側目,但因皇帝在場,眾人都不便出聲詢問。
“愛卿們的奏摺朕已閱,”皇帝開口,喚回他們的注意道:“目前杭州刺史的出缺,薦舉現任京兆府尹公孫澈的衙署頗多,看來公孫澈近些年在京的政務很能服眾。”說著看向吏部尚書田青禾道:“即日起公孫澈外調杭州刺史,吏部負責與京兆府交接相關事宜。”
田青禾領命後,皇帝道:“中書令和門下侍中兩個職位,各衙署薦舉的人選有異,其中集賢殿學士兼戶部尚書段潯和尚書左僕射賈旭恆兩位大臣的呼聲最高,兩位愛卿不分伯仲,朕拿不定主意,無法私自斟奪,故請眾愛卿參議,愛卿們有何看法?”
話落,無人應聲,是不敢。楊書乘倒臺後,其在中書門下省的同黨基本已被糾彈罷免,當朝中書令和門下侍中多由一人兼任,凡出任這兩個職位的人,那便和之前的楊書乘的官階相同,主領政事堂。若再被皇帝點個中書門下省平章事的使職,那就成了下一任宰相。
這是朝中負衡據鼎的官職,透過奏摺薦選官員,是出自各衙署的名義,落筆時不必瞻前顧後。當著皇帝的面薦舉官員,措辭未經精雕細琢,誰也不敢貿然開口。
沉默中,禦史大夫池浚手持玉笏俯身道:“回陛下,臣以為尚書左僕射賈大人堪當此職。”
聽他如此說,賈旭恆看向他,聽得是一愣,心中疑雲漸起。其他官員各懷心思,微微抬首看向龍顏,一聲不言,只是靜觀。
“緣由?”皇帝問。
“回陛下,”池浚道:“軍糧案中,上官瑾等人之所以蒙受冤屈,除了佞臣謀害之外,戶部尚書段潯也存在瀆職之失。”
“近日禦史臺針對戶部的彈劾朕都看了,”皇帝道:“朕之所以沒有批複是因為軍糧案一案中,軍糧外調的章程並不透過戶部尚書之手,此案的關節在於楊書乘在戶部倉部的倉納谷牒上做了文章,楊書乘和前太子的構陷才是主因。”
池浚俯首,放下笏板,似是不準備再進行彈劾。此時,集賢殿學士兼戶部尚書段潯本人發聲道:“感謝陛下為臣申辯。”他放下手中玉笏,高舉那摞書冊道:“池禦史的彈劾臣無不認同,臣兼任戶部尚書多年,在戶部政績寥寥,有過無功,但臣並沒有虛擲精力,《晉史》、《隋史》臣已修撰完畢,請陛下查閱。”
黃閣上前接過他手裡的書冊呈送至禦前,皇帝伸手探出膝,去撫那些書冊的紙頁,“四十年間朕交託你重修《晉史》、《隋史》,愛卿承諾朕三年內修完《晉史》,你卻在四年內修完了兩代史,當初集賢殿失過一場火,部分史稿受損嚴重,重修史籍障礙重重,想必愛卿窮思畢精才得以完成此任。”
“臣義不容辭。”段潯鄭重俯首:“臣在集賢殿有所為,而在戶部無所為,臣無以塞責,臣有愧。臣無法同時兼任兩方政務,請陛下免除臣戶部尚書之職,臣一生之志唯在集賢殿,唯在修史撰書一件事上,請聖上恩準!”
聽他擲地有聲一席話,池浚朝向他俯身道:“下官今日方知段學士身擔修史之大任,下官為自己的輕率彈劾向段學士致歉。”言畢又面向天顏道:“請陛下恕罪。”
段潯道:“池禦史恪盡本職,彈劾公正,不必向我道歉。”
“話談開了就好。”皇帝展露笑容,一句話終結了禦史臺連日的彈劾,視著段潯道:“如今兩部要籍已經修撰完畢,修史一職,才學淵博者皆可任。能臣賢臣則需德才兼備者方能勝任,段愛卿,朕以為你德才兼優,中書令一職朕命你來擔任。”
“陛下……”段潯看著起居郎和起居舍人急速動筆,焦急道:“臣……”
“愛卿不可妄自菲薄,”皇帝道:“朕任用官員,不接受任何人的推脫。”繼而看向尚書左僕射賈旭恆和戶部度支郎中於羨豈道:“門下省侍中一職由賈愛卿兼領,戶部尚書一職由於愛卿兼領。”最後環視眾人道:“政事堂的政務由中書令兼集賢殿學士段潯和中書侍中兼尚書左僕射賈旭恆主領,六部尚書,大理寺卿,禦史大夫參議,中書舍人下旨。”
眾臣在皇帝話音落下時俯首領旨:“臣等遵旨。”
此時池浚又道:“回陛下,公孫大人外調杭州刺史,京兆尹一職尚餘出缺。臣……”
皇帝一手搭在史籍上,慢慢的撫,頷首接上他的提醒道:“讓洛城王世子兼著吧,這麼多年,委屈風暄那小子了。”
從麟德宮告退後,眾臣走出大殿,立在階前茫然互視了一眼,一行人拱手向段潯、賈旭恆和於羨豈這三位得到擢升的官員表示祝賀:“恭喜三位大人高升!”
三人均未料到今日面聖會促成這樣的局面,面上應付著禮節,卻是各懷心思。
於羨豈回到戶部,同僚們都來向他道喜,他緩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度支員外郎常子依同他開玩笑:“於尚書何時請屬下們喝酒?”
他一說,別人都跟著起鬨。於羨豈擺擺手苦笑:“請什麼請,白撿了一個便宜,稱不上是喜事。”
各衙署散值後,段潯、賈旭恆二人分別乘坐馬車向齊王府和燕王府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