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的史官倉頡透過精心觀察天地萬物,他靈活運用自己的想象和構思,在充分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終於創造出了忠實於事物形態本質的大批文字,這些文字被稱為“象形文字”。
自從有了象形文字之後,人們在記錄事物和表達思想的時候也就方便多了。因此,對於剛剛完成的這件了不起的大事,黃帝和倉頡自然都十分高興。
這天,黃帝對倉頡道:“倉頡,既然你已造好了文字,就不能將它爛在肚裡,你應該讓更多的人都學會它。這樣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進行溝通。”
倉頡道:“黃帝,不光你這樣認為,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覺得如果這些文字只裝在我自己的腦袋裡,大家卻都不認識它,那也就沒用了。這樣的話,你不著急我還著急呢。因此,我就想在咱們宮中開辦一個學習班,先讓所有的大臣們都學會這些已造好的文字。這樣,大臣們才好運用這些文字來為廣大民眾服務呀。”
“倉頡,你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辦吧,黃帝我會全力支援你的。”
於是,倉頡的學習班開課了,他的學員可多了。首先有黃帝,嫘祖,黃帝的孩子們,倉頡的家眷們。還有力牧、風后、常先、大鴻、離婁等等大臣也都參加了。這樣一來,幾乎黃帝所有的大臣和家眷子女們都來了。
這天一早,王宮外邊的一塊大場地上,早早就站滿了人。只見倉頡拿著一條光滑的大杆子站在人群中間,他將杆子在地上劃了一個大圓圈,又在中間點了一個點。
倉頡看看大家,然後道:“大家看,這個圓圈圈中間加一點就是個‘日’字。”
“不對!不對!我們看到的日頭可沒有這麼大,它只有這麼小丁點。”
“大家安靜點好不好!我們畫的大一點也好,小一點也罷,總之,往後你們看到這樣的圓圈圈就要想到,這是一個‘日’字,大家聽到了嗎?”
“聽到了,這個圓圈圈中間加一點就是個‘日’字。”
倉頡說完,見大家都默許了,他就讓大家都去找一塊小杆子,然後,讓他們在地上反覆畫圓圈,畫出那個“日”字的模樣。大家也都乖乖地找來了杆子,在地上劃了起來。
“大家再看,這是個‘月’字,因為太陽和月亮長得很像,為了區別開來,我們就將這個‘月’字劃成個月牙兒形狀。大家看仔細了,這個‘月’字要這麼寫。”
“哦!知道了,‘月’字是要這麼寫。”
“大家看,這個是‘山’字,這個‘山’字是由三座山峰組成的。往後,你們如果看到這樣的圖畫,就將它讀作‘山’字。”
“大家再看,這個是‘水’字,這個‘水’字是由一道一道波紋組成的。往後大家見到它,就將它讀作‘水’字吧。”
“各位,今天咱們就學到這裡吧。咱們學了這麼多,大家回去之後要多加練習,這樣才能增加對這些字的認識,並能牢牢將它記住。”
“謝謝你,倉頡,今天你教會了我們十個字,明天咱還在這兒等著你吧?你再按時來教大家。”
“黃帝,你還用跟我客氣,這是應該的,這也是我心甘情願想做的事情。往後只要是不颳風,不下雨,倉頡就每天按時到這裡來教大家識字,希望你們也要按時到這裡來。”
“倉頡,我看你的水平不錯,這一天的功夫,就勾起我們學字的興趣來了。我們學字也像肚子裡有了饞蟲一樣,總想趕快將你造的字快點學到肚裡去呢。”
“謝謝黃帝的賞識!今天,沒想到黃帝能不顧帝位之尊,跟大家一起來學習,這樣我就很感動了。今後,倉頡一定會再接再厲,儘快將大家教好,最好讓咱全天下的民眾都能學會識字才好。”
“說得好,說得好。今天大家就散了吧,明天咱準時再來。”
“謝黃帝!”
想當年,倉頡曾經歷過風風雨雨好幾年,他走遍千山萬水造了好多的字。可是,倉頡造的那些字,只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將黃帝和王宮裡的大臣們都教會了。
於是,倉頡就請求黃帝准許他到民間去,他要一邊教導普通民眾識字,一邊繼續造字。黃帝非常贊成這樣的想法,他就批准了倉頡的請求。
這天,倉頡吃罷早飯,就去民間教大家識字。這裡的族長見倉頡來了,便很熱情地迎接他。族長看看也沒什麼好招待的,就讓年輕人到樹上將那幾顆熟透的果子摘下來。
那年輕人爬到樹上摘了果子,見還剩最後一顆掛在枝頭,他就伸手去夠,可是夠了半天,也沒能將那枝頭的果子摘下來。年輕人見實在夠不著,就只好跳下樹來。
族長圍在樹下,他一直觀看著年輕人伸手去夠的那個動作,忽然就想起一個字來。
他就問倉頡道:“倉頡,我見這年輕人在那裡夠來夠去,就想問問你,你造的字裡頭有沒有這個‘夠’字?這個‘夠’字該怎麼寫?”
族長這一問,倉頡可傻眼了,他也沒想過這個‘夠’字該怎麼寫。
倉頡就道:“族長,我還真沒研究過這個字,讓我先琢磨琢磨吧,琢磨好了再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