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聽到這裡,終於明白了一些道理。他道:“岐伯,你是說: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包括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天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
岐伯道:“黃帝說的極是,因為氣候是生命的根本,它不外乎天之陰陽。人身的陽氣,就象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若失去了陽氣,生命機能就會闇弱不足,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另外寒、熱、溼、燥、風、邪,都能引起陽氣的紊亂,從而導致九竅不通,肌肉壅塞,衛氣渙散,陰氳耗竭,陽盛陰虧,血淤氣結,俞穴閉阻等等情況,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
黃帝問道:“既然陽氣對人體如此重要,那麼陰氣的作用又會使人怎樣呢?”
岐伯道:“陰氣的產生同樣對人體十分重要,陰之精氣主要來源於飲食五味。我們身體中的五臟是儲藏陰之精氣的地方,五臟會因五味而受到傷害。
如若我們過食酸味,就會使肝氣淫溢而亢盛,從而導致脾氣的衰竭;如若過食鹹味,就會使骨骼損傷,肌肉短縮,心氣抑鬱;如若過食甜味,就會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也會使腎氣失於平衡;如若過食苦味,就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從而使胃氣阻滯;如若過食辛味,就會使筋脈敗壞,發生弛縱,也會使精神受損。
因此,我們如果謹慎地調和五味,就會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致密。這樣的話,骨氣就精強有力不容易損傷。所以,調節好五味,重視養生之道,並且依照正確的養生方法加以實行,就會長期保持天賦的旺盛生命力。”
黃帝問道:“岐伯,聽說自然界有八風,而且人的經脈病變又有五風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歧伯答道:“所謂自然界的八風,就是外部的致病邪氣。這種邪氣會侵犯經脈,使經脈產生風邪之病。風邪還會繼續沿經脈流動,從而再侵害五臟,使五臟發生病變。
對於一年的四個季節來說,彼此都有相剋的關係。而且,東風生於春季,病多發生在肝,肝的經氣輸注於頸項。南風生於夏季,病多發生於心,心的經氣輸注於胸脅。西風生於秋季,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於肩背。北風生於冬季,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於腰股。長夏季節和中央的方位屬於土,病多發生在脾,脾的經氣輸注於脊。
所以春季邪氣傷人,多病在頭部;夏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氣傷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發生嬶衄,夏天多發生在胸脅方面的疾患,長夏季多發生冬洩等裡寒症,秋天多發生風瘧,冬天多發生痺厥。若冬天不進行按摩擾動陽氣的活動,來年春天就不會發生肝臟和頸項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會發生胸脅的疾患,長夏季節就不會發生腹洩一類的內裡寒病,秋天就不會發生風瘧病,冬天也不會發生痺厥、饗洩、汗出過多等病症。
精,是人體的根本,所以,如果陰之精氣內藏而不妄洩,春天就不會得溫熱病。夏暑陽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熱,到秋天就會釀成風瘧病。這是診察普通人四時發病的一般規律。”
黃帝再問:“如此說來,人體是否也有陰陽之分呢?”
歧伯答道:“我們就人體的陰陽而論,外部屬陽,內部屬陰。我們就身體的部位來分,則背部為陽,腹部為陰。我們從臟腑的陰陽來分,則髒屬陰,腑屬陽,肝、心、脾、肺、腎五臟都屬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都屬陽。
此外,我們還要了解陰陽四時對疾病治療的作用。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這都要根據疾病的部位來實施療法。
另外,背為陽,陽中之陽為心,陽中之陰為肺。腹為陰,陰中之陰為腎,陰中之陽為肝,陰中的至陰為脾。以上這些都是人體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互聯絡又相互對應的例證,所以人與自然界的陰陽是相應的。”
黃帝又問:“岐伯,五臟除了與四時相對應之外,它們各自還有相類的事物可以歸納起來嗎?”
歧伯答道:“有!比如:東方青色,青色與肝相通,肝開竅於目,經氣內藏於肝。肝發病時多表現為驚駭,它在五味為酸,與草木同類。它在五蓄為雞,在五穀為麥,它與四時中的春季相對應。它在天體為歲星,表示春天陽氣上升。所以,其氣在頭部,它在五音為角,其成數為八,因肝主筋,在嗅味為臊。
南方赤色,赤色與心相通,心開竅於耳,經氣內藏與心。心在五味為苦,與火同類,它在五畜為羊,在五穀為黍,它與四時中的夏季相對應。它在天體為熒惑星,與它有關的疾病多發生在脈和五臟。它在五音為徽,其成數為七,在嗅味為焦。
中央黃色,黃色與脾相通,脾開竅於口,經氣內藏於脾。它在五味為甘,與土同類。它在五畜為牛,在五穀為稷,它與四時中的長夏相對應。它在天體為鎮星,與它有關的疾病多發生在舌根和肌肉。它在五音為宮,其生數為五,在嗅味為香。
西方白色,白色與肺相通,肺開竅於鼻,經氣內藏於肺。它在五味為辛,與金同類,它在五畜為馬,在五穀為稻,它與四時中的秋季相對應。它在天體為太白星,與它有關的疾病多發生在背部和皮毛。它在五音為商,其成數為九,在嗅味為腥。
北方黑色,黑色與腎相同,腎開竅於前後二陰,經氣內藏於腎。它在五味為鹹,與水同類,它在五畜為魚,在五穀為豆,它與四時中的冬季相對應。它在天體為辰星,與它有關的疾病多發生在膝和骨。它在五音為羽,其成數為六,其嗅味為腐。
所以,善於診脈的醫生,能夠謹慎細心地審查五臟六腑的變化,瞭解其順逆的情況。把陰陽、表裡、雌雄的對應和聯絡,綱目分明地加以歸納,並把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記在心中。”
黃帝非常佩服岐伯的精粹應答,他也從中見識了岐伯的先知先覺及道德修養。於是,黃帝便誠心誠意地尊崇岐伯為自己的老師——“醫道天師”,並讓岐伯做了帝都的第一代太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