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五紀、大禹治水 第十章 定立九州2

此時正值初夏,天氣已有些暑氣,龍講著講著,他滿臉的汗水便淌了下來。帝禹見大家都在擦汗,看看天色不覺也到了午時。

帝禹便道:“各位賢臣,既然午時已到,我們還是先休會兒吧,有事咱們下午再議。”

大臣們吃過午飯便早早等在議會大殿裡,皋陶見龍來了,他便趕緊過去跟他打招呼。

皋陶道:“龍,梁州那地方我不太瞭解,還請你多給我講講梁州的情況吧。”

龍道:“那是自然,我此番講解各大州的情況,就是要人們多多瞭解各地風情,好讓州牧們心中有底,也好將各自管轄的州郡建設管理的更加美好。”

皋陶笑道:“言之有理,誰不願意將自己的管轄之地建設的更好呢?那將是考驗每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的問題呀,如果誰能將自己的州郡搞好了,那便是值得驕傲的榮耀之事呀。”

龍笑著點頭表示贊同,很快大家都到齊了,大臣們又全部跪坐在大殿內等待帝禹上朝。帝至,大家齊行大禮,帝禹揮手讓大家坐好。龍便繼續頒佈各州的情況。

龍又道:“各位,現在,我再來給大家講講九州之第八州,梁州。在華山南麓到黑水之間的所屬範圍內皆屬於梁州(自華山之陽直到黑水,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以南的一些地方)。

大禹治水之後,原來水患嚴重的汶(岷)山、嶓冢山的土地都可以耕種了。沱水、涔水也已經疏通了,蔡山、蒙山的道路也已經修好了。梁州所在的和夷地區治水也取得了成效,人們都可以安居樂業了。

梁州的土質是青黑色的,那裡的田地屬下上級別,即第七等級。那裡的賦稅則居於下中級別,即第八等級。有時,那裡的賦稅也居於第七等級或第九等級之間。

梁州的貢品主要以礦藏為主,那裡有貴重的美玉、鐵、銀,還有可以刻鏤的硬鐵,還有可以做箭頭的砮石,以及可以製做磬的磬石。其次,那裡還出產熊、羆、狐狸等動物的毛皮和相關物品。

梁州的礦產主要來自織皮族,織皮族的貢品會由西戎的西傾山經桓水運出。然後,他們再從潛水用船運至沔(音免)水。他們從沔水再走一段山路便進入渭水,最後從渭水橫渡黃河便能到達帝都。”

龍講完梁州,雍州牧后稷便伸出拇指讚道:“哦,龍講得太棒了,這次終於等到龍來介紹我們的雍州了。龍,拜託你了,好好講,一定!一定!”

龍也伸出拇指衝后稷笑笑,然後道:“各位,下邊,我就來講講我們九大州的最後一州,雍州。雍州的地域很廣,在黑水與黃河西岸之間的大片地區都屬於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及寧夏一帶)。

自從大禹治水之後,雍州就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那治理好的弱水便向西流入涇水。然後,兩條河流又匯入了渭水。同時,漆水、沮水也跟著匯入了渭水,還有一條灃水也同樣匯入了渭水。幾條河流注入渭水後,又一起流入了黃河之中。

在大禹治水的同時,他們也將荊山與岐山的道路開通了。至此,終南山、敦物山一直到鳥鼠山的道路也已竣工完成。因為黃土高原和丘陵低谷的治理工程都取得了好成績,所以人們出行從此就暢通無阻了。

當時,大禹帶領大家將野澤一帶也治理好了。原來的三危山地區地勢險要,現在也可以居住了。當時大禹與伯益用恩威並施的方法馴服了三苗,如今就連三苗族也乖乖順服了。

因此,大禹治水真是一通百通啊。他透過治水,帶領大家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真是為天下萬民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貢獻呀。難怪有人說,大禹是無所不能的天神呀。”

帝禹見龍還沒講完,就在那裡為他歌功頌德。帝禹便道:“龍,這治理天下可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你還是先將雍州講完吧,大家還等著聽呢。”

龍乾笑一聲繼續道:“雍州的土質非常好,大多是色黃而鬆軟肥沃土地,所以那裡的作物很容易豐產。這樣一來,那裡的田地劃的級別就很高,屬上上級別,即第一等級。可是由於種種原因,那裡的賦稅卻居中,屬於中下級別,即第六等級。

雍州的的貢品主要是糧食和美玉和美石。雍州人進貢時,要先從積石山下由水路出發,然後,再順流到達龍門山間的西黃河,最後,再彙集到渭水灣裡,再順河到達帝都。

雍州地域主要聚集著織皮族,而織皮族大多居住在崑崙山、枝支山、渠搜山等地。當大禹收服三苗時,他們也向西收復了西戎,那時西戎各國也歸服大夏了。

至此,我們在帝禹的領導下,我們的天下已經是九洲太平,天下安定了。現在我要告訴在座的各位,大家要好好管理各自的州郡,要讓我們的百姓生活更美好,要讓我們的國家更富更強更繁榮啊。”

龍講述完九州的情況,大家都非常激動。有的道:“哎呀!沒想到我們的九州這麼大呀,真是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包羅永珍啊。”

有的道:“是啊!我們真為生在這樣的國度裡感到驕傲呀!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都實在是太偉大了。”

有的道:“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光是聽聽那些山,那些水,那些稀奇古怪的物品就讓人眼花繚亂了。不用說讓人親眼見見,親自用用,親口嚐嚐,那就算是美上天了。”

議會結束,帝禹再提醒大家道:“各位賢臣,因為你們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我才讓你們來共同幫助和服務我們的百姓。你們作為各州郡的府牧,就應該將各自的州郡管理好,那是你們對所屬百姓的一份責任。

既然這份責任扛在了大家的肩上,我就只許你們將州郡管理好,只許讓那裡的百姓更好,更好,再更好。不許你們將這美好的一切搞砸了,若是有誰讓百姓們衣食無著,生活困窘,我是決不會答應的。做任何事情要先想想百姓的重託呀,重託,重託呀,千萬記住了。

各位,明天請大家繼續到會。明天,我們將根據百姓與州郡城邑的遠近情況,再具體討論一下百姓進貢穀物多少的有關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