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三人去吃曰本料理。
在餐桌上,林婉儀和餘小欣在商量,是否要改變一下談判的策略和方法。
她們從富士電視臺對待她們的方式,便知道曰本人對這種合作並不樂見其成。
他們並沒有把她們放在對等的位置,而是更傾向於單方面的合作,拓展他們的海外業務。
因此她們覺得有必要,談判的業務範圍縮小,甚至是一對一地談具體一項。
盧東傑如同路人,既不表示贊成,也不表示反對,任由她們兩個討論得興致勃勃。
在填飽肚子,恢復精力後,下一站繼續前往位於港區六本木的朝日電視臺總部。
朝日電視臺的前身,是株式會社日本教育電視,後來改為電視臺。
日本經濟新聞社在1974年,將其持有的電視臺股權,轉讓給朝日新聞社。
伴隨這次資本的整理,也讓朝日新聞社成為的最大股東,正式掌控電視臺。
在今年的4月,電視臺的正式公司名改為全國朝日放送株式會社,即朝日電視臺。
朝日電視臺十分給面子,由一位副社長岸本慎吾,負責親自接待她們一行。
相比富士電視臺的傲慢對待,朝日電視臺的此舉,倒是顯得誠意十足了。
林婉儀和餘小欣相視一下,對於此行抱有的希望,正向著良好的預期發展。
畢竟朝日電視還是電視臺的時候,就一直有外購節目播映的傳統。
他們也因為播映過許多外國的電視電影,因此被人戲稱是「洋片的」。
換而言之,他們應該不抗拒播映外國節目,哪怕這個洋,是中洋的洋。
但是盧東傑對此卻並不樂觀,但也沒出言打消她們的積極性,靜觀事態發展。
在他看來,曰本人越是顯得客氣,那代表著他們想要索取更多利於他們的條件。
先是例行的一番簡單的參觀後,大家開始慢慢展開接觸性的初步談判內容。
只不過這次談判,朝日電視的團隊牢牢掌控著主動權,這讓林婉儀和餘小欣兩人始料未及。
她們越來越感到鬱悶了,就感覺好像被人設了一個圈套,她們竟然傻傻地入甕。
盧東傑始終保持著鎮靜的微笑,並沒有因為在談判桌上落於下風,就顯得不知所措。
朝日電視最初是播放教育節目而設立的,它本身也是集商業及教育於一體的電視機構。
而且當時的曰本教育電視取得牌照條件,比佳藝電視更加苛刻,有內部和外部的制約。
它必須有53以上的節目教育性質,且要有30以上的節目為兒童教育性質。
曰本教育電視臺開播數年來,一直不見有什麼起色,期間嘗試各種的創新也以失敗告終。
於是電視臺以「為培養兒童的情操」、「介紹外國文化」為由,開始播放動畫和國外電影。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模糊操作,雖然勉強符合必須播放「教育節目」的規定,但實際上卻逐漸向綜合電視臺轉變形態。
而且它對外的名稱也從「日本教育電視臺」改為「電視臺」テレビ)。
曰本教育電視臺一些列掙扎求存的改變,也間接證明了教育電視產業實在不可行。
有鑑於此,曰本當局也順勢廢除了商業教育電視政策,改由國營nkh電視負責教育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