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榮接過話題,“我們不能侷限在某一個地方,抱殘守缺,必須要走出以前的老路,邁向多元化發展。”
何鴻毅動了動嘴角,沒有說出來。
你們一唱一和地抨擊前朝,不過是想推翻以前的決策,為了你們接下來的奪權做鋪墊而已。
但是在座好幾位董事都是當時決策的參與者,那麼都是否要為此承擔責任呢。
只不過大家看林氏兄弟如此胸有成竹的自信,也不跟他們一般計較,且看他接下來要說什麼。
林秀榮扶了扶眼鏡,朝下面看去,“各位董事手中的一份報告,有去年三家電視臺的廣告收入,大約是一億四千八百萬,較上一年上升了百分五十。”
他停一下,繼續補充說:“去年全港商業廣告費支出總值約三億元,其中用於電視廣告的約佔一半左右。”
林秀峰也附和了一句:“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到出,電視廣告收入會逐年在增加,有著非常好的前景。”
在座的董事都不為所動,這先抑後揚的手段,都等著他們接下來說的那個但是呢。
林秀榮整了整表情,提高了幾分語氣,“但是拿到一張經營電視臺的執照,並不就是等於拿到了一張印製鈔票的執照,這種觀念必須要改變。”
果然,下一把火又燒起來了。
胡仙似不經意地朝對面看了一眼,發現岑維休也是隱約露出了微微無奈的笑容。
兩人對這個問題是是身同感受,就像是被股市被套牢的股民,進退失據。
本港的電視事業,首先是出現於一九五八年,是年開始,麗的以有線電視姿態出現。
直到一九六七年,競投本港的第一張無線電視牌照的tvb,正式開始播映無線電視。
根據他與政府簽訂的合約,他的獨家「專利經營權」為期五年,直至一九七二年止。
在這一段時間,無線電視憑著播映「免費娛樂節目」的優勢,大佔上風。
麗的有線電視及收費電視的地位被遠遠拋離在身後,形成了在電視事業上的獨霸局面。
這段期間,專利經營電視臺的牌照,的確是等於印製鈔票的牌照,所有商業廣告「唯我獨尊」。
無線電視一方面沒有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所有電視商業廣告一首攬起,賺個盤滿缽滿,不亦樂乎。
一九七二年以後,無線電視五年專利合約期滿,香港政府繼續批出三份經營電視的執照。
大家都認為電視臺,本身就是一臺會印錢的機器,從而被香港各大財團公司爭相聯合競投。
其中的中文和英文兩張電視牌照,被英國麗的呼聲取得,終於從有線電視走向無線廣播。
那就是麗的電視中文臺與英文臺。
剩下一張中文電視牌照,被商業電臺、星島報業、華僑日報、工商日報、怡和洋行、會德豐六家機構聯合競投取得。
這三張電視牌照,都獲准以無線廣播經營電視,合約在一九七二年開始生效。
雖然三家都是無線電視臺,但觀眾仍然是習慣把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稱作無線電視。
自此之後,「五臺山」聞名遐邇。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