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時十分,現場限制措施解除。
在吳錫豪被押解進去中央警署後,記者即刻收拾東西,轉身趕往下一個地點。
中央警署和中央裁判司署雖然同在一片建築群內,但相互之間是區隔和獨立的建築物。
但是經常跑這裡採訪的記者,當然知道這兩個機構之間有一道狹窄石級連線的通道。
盧東傑不急不緩地跟著記者後面,沿著這條樓梯的石級,走上了裁判司署的南側門。
前年的葛柏被引渡回來香港在此審訊的時候,就在這條小樓梯被押解上來的。
中央裁判司署是一座紅磚建築物,樓高三層,屹立在約七米高的花崗岩基座上。
上層建築則採用英國愛德華時期的風格,中央豎立了六條多立克支柱,呈現希臘古典味道,彰顯法庭的莊嚴和權力。
中央裁判司署大樓落成至今,其外表未經重大改變,若是從亞畢諾道仰望,甚為雄偉。
相比上面的雄偉,下面則是森嚴。
基座地下是囚室所在,用以羈留等待受審的疑犯,當初設計時考慮到保安問題,故此建得異常堅固。
而且為了確保獄警押解犯人出入時安全,地庫下面加建了多條獨立通道和地下隧道。
這些特別通道分別通往域多利監獄、警署和法庭內的被告席,而毋須走出建築物外面。
吳錫豪今天也會從中央警署,然後透過特殊通道,押解到中央裁判署第二法庭出庭作證。
考慮馬案牽涉重大,廣受社會關注,因此使用了比較空間更為寬大的第二法庭審理此案。
在前兩個月的時候,因為法庭空間問題,中央裁判司署的第四法庭還鬧出了個小笑話。
當時是在審理觀塘信昌危樓事件,由於被告實在太多,多位辯方律師需要爭奪席位。
餘叔韶大律師就此向韋恩法官提出要求更換法庭,頓時引起法官和其他律師都鬨堂大笑。
盧東傑跟隨著記者身後,在第二法庭的南側的拱門進去,隨意打量了下環境。
法庭的天花呈拱形,側牆以壁柱裝飾,上方開了圓窗,圍以精緻灰塑,透露出尊貴氣派。
這種獨特的設計風格和教堂類似,讓人置身其中,自不然會產生一種莊嚴和神聖的感覺。
現在離開庭還有十五分鐘,但旁聽席位幾乎是座無虛席,盧東傑在後面的位置坐下。
法院聆訊一般開放予公眾人士,但座位有限,都是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
今日出席旁聽的人當中,除了被告的親友,以及傳媒記者,甚至還有不少是敬察。
他們都是督察級以上的敬察,盧東傑還認識不少人,關正飛也在這群人當中。
中央裁判司署是負責審理重大案件的地方,雞毛蒜皮的案件,也不會放在這裡審訊。
很多敬察會研究重犯的樣貌或者其他,看是否有什麼共通點,因此時常都聚集來旁聽。
十點二十五分鐘,代表控方的檢察官,以及被告延聘的大律師,均已到場出席等候。
駐法庭主任看時間差不多了,示意法警可以把被告帶出來,準備開庭審案。
半響後,馬惜真便由基座下面的疑犯囚室,由通道直接當帶到了被告席位上。
這位東方日報的董事長,今日穿著一身勻稱的西裝,臉色顯得十分平靜。
只是相比之前的面相,倒是消瘦了不少,看來赤柱監獄的伙食並不怎麼合胃口。
自案發以來,馬惜真已經被羈押長達三個月,雖然多次申請保釋,但是仍然未獲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