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5章 對你太在乎

“好了,我要去賺錢養家了,你自己當心,好好休息。”盧東傑輕輕拍了拍她的手。

“喂,你就這樣走了呀?”趙婭之忽然撒嬌的道。

“嗯?”盧東傑轉過頭,微笑的看著她。

趙婭之將一雙纖纖白手,遞到了盧東傑的手中,一雙嬌俏的大眼睛,好像深藏著似霧似雨的朦朧春意。

盧東傑微笑著乘勢一帶,輕輕將她擁在懷中,低頭在她光潔額上輕輕一觸,將懷抱漸漸收緊。

趙婭之緊緊閉住眼眸,他那短短的鬍鬚,紮在她的小酒窩和粉頸上,癢兮兮的。

兩顆心融貫進同一個世界,一直緊到二人的呼吸不暢,才緩緩清醒過來。

盧東傑回到電視臺,按照習慣,先把今天的報紙看了一遍。

“嘿....”盧東傑忽然冷笑了一聲,這些人終於忍不住跳出來了。

一位大學的知名文化教授在「明報」刊髮長文,把「樂壇雙傑」許冠傑和盧東傑兩人湊一起,一番義正言辭,把兩人從頭到尾批判一頓。

盧東傑暫時不知誰出來搞針對,但同行是死敵,肯定是跑不了的。

國語時代曲、英文流行曲、日文流行曲。

三股新舊勢力,終於有人就坐不住了,找來專業槍手來撰文發動輿論。

現在香港樂壇的局勢不算太複雜,基本分為這幾個派別。

在四十年代末,滬上的時代曲創作人才和歌星,紛紛移師南下,來到了香港躲避戰亂,然後成立唱片公司,在此紮根生存下來。

而同時來到此地的,還有那些攜帶著大量資本的滬上大亨,他們以前過慣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來到香港,因為語言文化風俗不同,反而無所適從。

於是他們仿照舊滬上的模式,在香港紛紛開設夜總會、舞廳之類的銷金窟,享受著和從前一樣夜夜笙歌的生活,藉此慰藉了他們的鄉愁。

國語時代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香港作為時代曲的創作基地,重新煥發了生機,重整了聲勢,因此在五十六年,國語時代曲成為了香港音樂文化的主流。

到了五十年代,在港英政府的教育制度下,他們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透過長期灌輸,漸漸形成新一代的年輕人對西洋文化的嚮往。

而作為文化先鋒的歐西流行曲,成為了當時英文學校學生的喜愛,在同學之間,傳閱手抄最新的歐西流行曲歌詞,是一時之風尚。

除此之外,還有在青年男女社交活動中,興起了一股派對舞會熱潮。他們在舞會派對上,使用的音樂正是歐西時下最流行的熱門歌曲。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奠定了英文流行曲在香港流行樂的地位。

到了七十年代,戰後出生的一代人,沒有上一代人對曰本的憎惡,他們眼看曰本經濟文化科技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亞洲流行文化的中心,因此對曰本文化和歌曲,不但沒有牴觸反感,還開始熱衷追捧。

而到了七十年代前中期開始,現代粵語流行曲的創作也開始發力了,首先以許冠傑由英文歌星,改唱粵語流行曲為標誌事件,扛起了粵語流行曲的大旗。

許冠傑的歌正好切中時弊,透過通俗的文字訴說社會現狀,道出了草根階層的心聲,漸漸改變了香港人對粵語流行曲的不合理歧視。

如果說許觀傑的歌,是改變的伊始,而盧東傑則是為粵語流行曲添上了一把猛火,而這一股風潮有捲起燎原之勢。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