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這麼說自己,蔣舒解釋道:“傅將軍,你可不能中傷好人,我在武興兩年來,將那裡治理得非常好,也沒犯什麼錯。敵人也沒佔我城關,更沒放一個敵人入關,我沒有失職啊,為何要讓大將軍收拾我。你這分明就是看不慣我,想公報私仇是吧。”
傅僉道:“喲嚯,嘴還挺硬的,大將軍,這個人必須管制,留下將有大患!”
蔣舒反駁道:“你這人怎麼這麼討厭,我惹你什麼了,為何總是看不慣我!”
見兩人吵起來,李密勸道:“好了好了,你二人休要爭議了,這事讓大將軍處理就好了。”
姜維想了一陣,對著蔣舒道:“武興那個地方,位於武都和陽安關口之間,生活條件確實苦了點,人在那裡待久了,可能確實有一點難受,可以把你調走。只是要把你調回成都也不太行,因為你沒有立功,沒有擊殺一個敵人,我私下調你回去,怕難以服眾。”
姜維對傅僉道:“武興確實挺雞肋,如果沒有打仗,在那裡養一、兩千軍士,空耗糧草,沒有大用。不如將蔣舒撤回陽安關口,另外增加探馬打聽魏國情報,若有軍情,再應變也來得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見傅僉、蔣舒各望一邊,依然不服氣,姜維道:“我決定,把蔣舒撤回陽安關口任副都督,以此加強關口的軍力。若敵人攻關,四千多人守衛,敵人六個月也別想越過這裡一步。待敵人疲憊之際,我率主力反擊,漢中諸部協同,定能一舉破敵,殲敵萬計,乘勝追擊,攻克長安。”
李密道:“諸位將軍,請都放下恩怨,支援大局,團結一致,保衛國家。”
裴越道:“諸位,你等在前線辛苦了,但我相信,下一次打仗你等都將是主角,都會有立功的機會。”
姜維又看著傅僉、蔣舒,道:“你二人還有什麼話要說嗎?”見二人依然不語,姜維接著道:“如果沒有,就這樣辦吧。我這次要在前線長期治軍,你二人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向我彙報。”
傅僉回過頭來,道:“大將軍,末將領命便是!”
蔣舒道:“謝謝大將軍,末將領命後即刻返回武興,撤軍歸來。”
姜維點了點頭,道:“就這樣吧。我提醒你二人,一定要堅守職責,如果再鬧我決不輕饒。”
開完會後,眾將離去。
姜維和李密,走出官府,站在城牆邊,看著遠處。
見姜維表情迷濛,李密道:“大將軍,你此時在想什麼呢?”
姜維道:“我在想長安。”
李密嘆了口氣,道:“現在進也不成,退也不成,只能困在這漢中了。”
姜維回過頭來,看著他道:“所以有時候我還是很懷念那些年,能和車騎將軍夏侯霸一起北伐,殲敵數萬,震動天下。那樣的壯舉,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可能重現了。”
李密道:“時機可遇不可求,天命可順不可逆。真不知何時才會有那樣的歲月了。”
姜維拍了拍石牆,本想再說什麼,卻沒有再說了。
就這樣,姜維為了避開朝中的不穩定因素,主動來到漢中屯兵。
而之前諸葛亮、蔣琬、費禕皆有漢中附近屯兵之舉,這麼看來,選擇前線屯兵或許是季漢軍事主官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迫不得已的共同點。
然而屯兵不易,北伐更不易,數十年來,眾人皆知。
如今,魏國在經歷了諸葛誕之叛後,已經穩定許多年,國力增強不少。
吳國,與魏作戰幾十年,雖互有勝負,卻也沒拿下襄陽陳邵短期佔據)、合肥,佔據荊州、揚州全境。
所以幾十年來,天下依舊三分。魏強而漢、吳弱。
或許這就是天意。
姜維帶著主力在漢中,諸葛瞻統領國政在成都,這樣的安排又是否真的合理?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的天下又將發生哪些事,季漢國又將何去何從,請看下一卷。
第四卷結束。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