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東宮路大樹自折

蔣顯見況,大驚,走到斷樹前,又見前面之人,道:“譙先生,你怎麼在這裡?”

譙周一看是蔣顯,道:“太子僕怎麼出來了。”

蔣顯道:“聽見宮外一聲巨響,太子讓我出來看看,這大樹是怎麼回事,是自己折斷的嗎?”

譙周道:“是的,周圍一切都是好好的,只有他無故自折,還攔腰於道路,實在令人費解。”

這時右中郎將李撰、太子中庶子張鬱等人陪同太子,也走出宮門,見到了這一幕。

譙周於是拜見劉璿,眾人返回宮中。

太子宮內,劉璿與譙周坐下交談。

劉璿道:“先生,門外大樹自折,這事確實怪異,還好你沒受傷。”

譙周笑道:“太子殿下,老臣太老了,就是沒受傷也活不了多久了。”

劉璿道:“話不能這麼說,先生你高壽著呢。”

譙周道:“老夫能培養出一個儲君,也算不負今生了。就是現在走,也沒有什麼遺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璿道:“看你說的,越說越過頭了。”

見劉璿有些不開心,譙周笑了笑,道:“那行,那就回歸正題吧。殿下可知陛下為何命我到東宮看望你。”

劉璿思索片刻,道:“我父皇自然是擔心我,因為我三弟病逝,怕我一時不能振作精神。”

譙周道:“是的,陛下之前對你的批評也好,責備也好,其實都是氣話,都是過於傷心所致,所以殿下你不必放於心上。人有生老病死,天有陰晴熱寒,這些都是自然規律。就是門外那個百年老樹,也有死去的時候,更何況是人呢。生命無常,你不能替別人活著,但自己可以活得精彩而有意義,你說對吧。”

劉璿感慨萬千,站起來鞠躬道:“謝先生。先生即是長者,也是我的師者,你說得很對,過去的回不來,再難過又有何用。應該重新振作起來,做更多有助於自己,有助於國家的事。”

譙周起身將其扶起,道:“這就對了,殿下肩負國家未來,以後還有很多事等著你去做。”

二人坐下後,劉璿道:“我斗膽問一句先生,你覺得我真的是國家的未來嗎?我都當了二十五年太子了,今日門外又見大樹自折,我擔心自己沒那可能呢。”

譙周安慰道:“太子想多了。就像我剛才說的,這些都是自然規律。太子能否繼位,國祚能否延長,漢室能否復興,這些太子說了不算,老臣說了不算,誰說了皆不算,只能做好自己,然後再看天命。”

劉璿點了點頭,道:“好吧,我接受天命的安排。來先生,用茶。”

於是二人在太子宮,幾乎交流一日。在自己先生的關懷下,劉璿的心情緩和了許多。

到了第二日,東觀,譙周的師友會,即將開始。

今日這裡真熱鬧,來到現場的包括光祿大夫譙周、三個兒子譙熙、譙賢、譙同。

在東觀任職的王崇、司馬勝之、陳壽。

從尚書檯請來的衛繼、文立、程瓊。

名將之後的西鄉侯張瑛,名儒之後的州別駕從事杜禎,負責宮中守衛的領軍龔衡。

另外還有活躍於東觀、太學、州學的諸多儒生、學子。

數百人圍繞在東觀門外的廣場上,等待‘蜀中孔子’譙周的傳道受業。

只見譙周拿起一支筆,在旁邊的柱上從容寫出: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

寫畢,將筆放於一旁,便叫眾人來看。

眾人見柱上所寫,皆驚訝不已,紛紛議論,猜測何意。

見眾人疑惑,譙周笑著讓眾人安靜下來,道:“很多人已知,很多人不知,昨日老夫入宮見太子,可是走到離東宮還有幾十步之時,忽然路邊一個百年大樹自折於道路,攔住了我的去路。當時看到這一幕的除了我,還有我的三子譙同。為何會這樣,我很鬱悶,難道有不詳之兆?當時我沒有與任何人再聊過此事,等我離開宮中回了家,我幾乎思索了一整晚,終於我想明白了,於是今日來到這東觀柱下,寫出這十二字。諸位可能很想知道這十二字之含義,我現在就來告訴諸位。”

此時尚書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