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笑道:“朝廷又為老夫添了一員虎將啊,一路辛苦了,師將軍裡面請。”
鄧忠道:“師司馬請!”於是師纂進入將軍府大門。
師纂走到大堂,見到了今日同在這裡的隴西太守牽弘、前任司馬段灼、殄虜護軍爰邵、部將樊震等人。眾人行禮問候師纂,師纂示意不必多禮。
師纂站於堂中,對眾人道:“諸位將軍,我奉朝廷之命,出任徵西將軍司馬,也奉大都督軍令,協助隴西軍備戰,隨時準備進攻沓中,消滅蜀將姜維。”
牽弘看了眼旁邊之人,又對師纂道:“師主簿,不對,師司馬,大都督要求我隴西軍今年出兵進攻姜維?”
師纂道:“是的,具體出兵時間,靜等朝廷下詔。”
段灼道:“大都督對於滅蜀將姜維,討伐蜀國,是志在必得啊。”
師纂道:“大都督乃當世英雄,而滅敵將破敵國,便是英雄之舉。”
爰邵道:“可姜維自視文武全才,多年侵擾我國邊界。蜀國更保有山川之險,固守重要城關,真能一舉而破國嗎?”
師纂道:“有何不可,大都督為滅蜀籌劃六年,如今我國軍力強大,糧草充足,君臣同心,士氣正旺,無論天時地利人和皆向我魏國,定能一舉滅之。”
樊震道:“所以大都督派師將軍前來監軍,鼓舞我軍,增大聲勢。”
師纂道:“在下是奉朝廷之命,大都督之令而來,願與諸位將軍同心協力,對付強敵,只要我軍遵大都督之軍令,早晚必除姜維,必滅蜀國。”
鄧艾道:“好啊,師司馬英才出眾,定能鼓舞我隴西將士,增強必勝信心。”
之後鄧艾又奉命招攬羌胡兵,隴西地區大小胡部為求自保,紛紛願意加入,河西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也派部將率軍參加鄧艾隴西軍,鄧艾前後得到羌胡兵總計超過五千人。
鄧艾本部三萬餘人,再加招攬的羌胡兵,隴西軍人馬超過三萬六千人。加之諸葛緒的祁山軍三萬餘人,兩路針對姜維的軍隊接近七萬人。
一個月後,季漢漢中,沔陽定軍山下。
今日這裡來了許多人,有朝廷派來的官員如向充、習隆,有常駐漢中的高階將領如傅僉、蔣斌、王含、柳隱等,及漢中上千將士。
眾人彙集於此,只因這裡是諸葛亮墓。
大約三十年前,季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約十萬漢軍揮師北伐,軍至渭水,遭遇魏將司馬懿。司馬懿率領魏軍以防守態勢,阻遏諸葛亮進攻。諸葛亮於是紮營五丈原,與司馬懿進行持久戰。漢軍與魏軍相峙百多日後,諸葛亮積勞成疾,於八月病逝於五丈原。
按照諸葛亮生前要求:‘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於是漢軍撤退後,諸葛亮被安葬於定軍山。
諸葛亮為何選擇安葬地為定軍山而不是成都或別地,因為定軍山在漢中,屬於前線,他這麼做便是為了激勵將士,堅持北伐,不要忘記中興國家的重任。
又因諸葛亮的要求,安葬時,冢墓僅夠放下棺材,棺中就穿他平時穿的那件衣服,也不用陪葬什麼物品,一切從簡。
不過,朝廷擔心將來可能面臨的盜墓行為,所以諸葛亮的遺體並非葬於此處。皇帝另選壯士將諸葛亮安葬於隱蔽之地,據說皇帝后來還將這幾個壯士全部殺掉,以免訊息洩露,後來便再沒人知道諸葛亮遺體安葬的準確位置。所以定軍山下的這個諸葛亮墓,其實是一個衣冠墓。
話又說回來,此時眾人站於諸葛亮墓的墓碑前,進行祭拜。
完畢,眾人站成一圈,開始商議具體修建祠廟的事宜。
傅僉道:“向尚書,快給諸位說說如何修建祠廟吧,我等與百姓等待這一天快三十年了。”
向充道:“好。”向充在案几上鋪開一張圖,上面展示諸葛亮廟的修建設計。向充指著圖紙道:“諸位請看,祠廟以墓為中心,修成一座八卦圖樣的廟宇,之前墓上種植二株桂樹,即護墓雙桂,這意為丞相輔佐兩朝皇帝。如今以雙桂為中心,四周植上五十四株柏樹,意為丞相陽壽五十四歲。然後以八卦圖樣來修建各大小殿堂、東西廂房、其他小亭、護欄、景觀等。”
蔣斌道:“那首先從哪部分開始修?”
習隆道:“先從大殿,大殿修好再修小殿,然後陸續修建其他房室、景觀。我預計至今年秋,大殿建成之際,這裡便可迎來祭祀丞相的百姓,從而約束私祭的行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含道:“那什麼時候種植五十四株柏樹?”
向充道:“清明之際,在下與諸位一同種植。”
柳隱道:“好,諸位將軍一同努力,早日將祠廟建好,最好在中元節那日,諸位一同於大殿祭祀丞相。”
傅僉道:“這個提議好,那速速開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