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道:“不會來了,都不會來了。兵源與糧草都會被他諸葛思遠扣下。而我走時,成都至少還有兩萬兵,國庫糧草不會低於兩千萬斤,再支援一年作戰都可行。可他這麼不顧大局,胡亂作為,看來這次北伐又將前功盡棄了。”
見姜維沮喪,李密道:“大將軍,若是這樣,漢軍從祁山到洮陽獲得的所有進展,瞬間就沒了,是否還有挽回的餘地。”
姜維道:“如何挽回,裴越的祁山大營與這邊的隴西大營已經苦苦支撐了百餘日,兩營所剩糧草最多隻能維持七天,也可能是五天。而這百里戰線,也無法集中更多兵力迅速消滅鄧艾、鄧忠啊!”
李密道:“那大將軍的意思是?”
姜維道:“撤,只能撤軍了。”
李密道:“撤軍?不如讓我回成都,面見聖上,請求支援。”
姜維道:“沒用的,誰去都沒用。況且七日時間你也趕不回來。事到如今,只有撤了。”
李密悲痛道:“哎呀!勝利就在眼前,可北伐又失敗了!我好不甘心啊!全軍往哪撤?撤回成都還是漢中?”
姜維道:“諸葛思遠籍其父之名,掌握尚書檯絕對權力。宦官黃皓於宮中枝附葉連,操弄威權日久。二人又表奏以右將軍閻宇取代我,如今閻宇有可能已被召回成都或派往漢中,所以此時全軍既不能往成都撤,也不能往漢中撤。”
李密困惑道:“那應該往哪裡撤?”
姜維看著地圖,指著一個地方,道:“你看,洮陽之南,陰平之北有一地名沓中,位於群山之下,那裡江水充足,土地肥沃,是一個可以長期屯田的軍事要地。”
李密一看地圖,道:“大將軍是想堅守前線,繼續對峙鄧艾,然後等待時機,尋求決戰。”
姜維道:“是的,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下面我宣佈命令,裴越、來忠、趙廣、劉林等部,馬上撤離戰場,迅速與我匯合。等全軍匯於一處後,便南下沓中。令伯啊,你去傳達軍令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密又嘆氣道:“如此之失利,諸葛思遠必成歷史之罪人,我現在就去傳達軍令。”
李密離開後,姜維孤站在地圖前,看著戰事這般收場,他再有忠心赤膽,再願竭力報國,也無力扭轉了。
兩、三日後,數路漢軍彙集一處,於是退走沓中。
姜維撤走,洮陽解圍,鄧艾趕到洮陽城,與子鄧忠時隔百日後相見。
鄧忠告之鄧艾,洮陽被圍近兩月,糧草耗盡,又殺戰馬、野菜充飢,後來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若姜維再圍三日,洮陽士氣瓦解,姜維只需一日便能攻破城關,自己就要做姜維的刀下之鬼了。
鄧艾聽後感慨萬千,告訴鄧忠,是成都的細作發揮了作用,使其君臣不能齊心。雖然這次勝利了,然而純屬僥倖,幾乎沒有什麼戰果,便沒法載入史冊。
不久,諸葛續、田續、爰邵、龐會等將領率軍前來匯合,鄧艾肯定了各路軍隊在各自戰場上的表現。田續問為何不追擊,鄧艾反痛訴田續,責其未接軍令擅自行動,差點使隴西陷入絕境,並表示要追其責任。田續憤懣不平,眾將見況以田續在戰場英勇殺敵而請求寬饒。鄧艾見眾將求情,於是暫且饒恕,給予其戴罪立功的機會。
鄧艾又派人打聽姜維去處,以防姜維捲土重來。
姜維離開隴西大營不久,即收到皇帝劉禪發來文書,皇帝表示成都穩定,沒有人不滿他的北伐,且支援他的一切軍事行動。姜維閱後即正式向皇帝上表,請求屯田沓中,不復還成都。
數日後,黃皓獲得姜維上書。見姜維沒有追究自己與其他人的責任,甚感欣慰。見姜維不願返還,他也不願在短時間內再看到臣子內鬥而驚擾皇帝,於是奏請皇帝同意,皇帝劉禪批准了姜維的請求。
從季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夏末始,到同年冬十月止,季漢長達百餘日的北伐,以姜維退走沓中宣告結束。
戰爭與內鬥得到了暫時的平息,但掌管軍事的季漢大將軍姜維與掌管內政的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之關係已經公然破裂,難以挽回。
這樣的形勢之下,對於本就弱小的季漢國來說,更為雪上加霜,甚至可以用岌岌可危來形容。
季漢這般國情,鄰國自然看在眼裡。鄧艾是不會放過這樣難得的時機,魏權臣司馬昭更是有擴大戰果而加強自己權威的野心。
在此內憂外患,面臨生死存亡之關鍵時刻,季漢國又將何去何從,天下大勢又將發生怎樣的改變,關於之後的諸多問題,請看下一卷。
第五卷完結。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