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炎興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
魏將鄧艾於綿竹大破漢軍,漢將諸葛瞻以下一萬多人被斬殺,鄧艾軍勢威震巴蜀。
佔領綿竹之後,鄧艾目標直指成都。而姜維在劍閣,閻宇在江州,霍弋在南中,皆無法前來阻擋鄧艾。
季漢王朝,到了此時,遭滅頂之災已無法避免。
不久,諸葛瞻軍敗之訊息傳向雒縣,雒縣百姓皆驚慌逃命,雒縣令常忌無法控制局面,又自知手中無兵,於是也逃了。
遙想當年劉備入蜀,進攻雒縣,雒縣被圍近一年才被攻克,期間還損失了軍師龐統。而如今魏軍未至雒縣,縣中官吏百姓全部逃走,僅留一座空城。過去今日,如是一比,只叫人唏噓不已。
不久,雒縣令常忌帶著家眷,來到郫縣,投奔自己的從兄郫縣令常勖。
話說郫縣令常勖收到諸葛瞻軍敗之訊息後,親自安慰城中百姓,又率吏民固城拒守,於是郫縣成為綿竹失陷後,附近諸縣中唯一保全的縣城。
這時,常忌來到郫縣官府,見到了常勖。
常勖見常忌神情緊張,頗為狼狽,道:“賢弟,賢弟,先坐下,說說前線情況。”
常忌坐下後,感慨道:“諸葛都護一萬多漢軍,盡被魏賊殺戮,雒縣無法堅守,民眾官吏四散逃命,我無奈,只能攜家小前來投奔兄長。”
常勖安慰道:“惜哉!痛哉!如此看來,敵勢兇猛已無法阻擋。綿竹離雒縣僅一日路程,或許雒縣很快便將陷落。”
常忌道:“或許就是今日,雒縣就將被魏賊佔據。”
常勖道:“我即刻派人前往汶山求救,汶山太守有駐軍不下三千,我自徵軍二千,等汶山之軍前來與我匯合,共救成都。我再派人前往成都,請陛下堅守數日,等待救援。”
常忌道:“在郫縣集結軍隊,最快也要五日,而雒縣離成都不過百里,魏賊一日便會趕到,成都此時無兵,這叫陛下如何堅守!”
見他這麼說,常勖道:“只能期待奇蹟也。”
於是常勖在保全郫縣的同時,派人聯絡汶山之軍。
諸葛瞻軍敗之訊息,此時也傳到了劍閣。
聽聞諸葛瞻被鄧艾擊敗,姜維及諸將皆感震驚。
廖化道:“諸葛思遠,麾下一萬多人,不進江由,不守涪縣,偏偏退到綿竹。既然退到綿竹就應堅守城關,閉關謝戰,擋住鄧艾去路,消耗鄧艾士氣,再尋機反擊。為何會選在綿竹城外列陣與鄧艾決戰。鄧艾之軍乃隴西精銳,戰力之強豈是羽林軍可比,如此迎戰,豈能不敗!”
張翼道:“交戰一日,全軍皆沒,太大意也,難道諸葛思遠身邊無謀士,使漢軍遭如此之大敗。”
董厥道:“失去綿竹,鄧艾兵鋒直指雒縣、成都。而成都此時無兵可用,又該如何抵擋鄧艾?”
李密道:“大將軍,如此之局面,應當如何保全成都,保衛陛下。”
見眾人焦急,姜維走到地圖前,分析片刻,道:“右將軍閻宇已回師成都,閻宇麾下八千巴東精銳,若能及時趕到,便能擋住鄧艾。”
廖化道:“大將軍,巴東之軍最快也要五至七日才能到達成都,怕是來不及也!”
姜維道:“若鄧艾搶先一步到達成都,那隻能指望陛下堅守數日。若陛下不能堅守,或走南中,避其鋒芒,或向巴東,至鄰國避難。”
只見眾將時而面面相覷,時而看著姜維,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姜維又道:“此時我軍再守劍閣已無意義,須立即救援成都。”
張翼道:“涪縣、綿竹已被魏軍奪取,無法走大道返回,若堅持走涪縣,鍾會追來,南北夾擊,我軍將被包圍於涪縣以北。”
姜維道:“走大道自然不成,我軍當繞行巴西,到達廣漢郪縣,再救成都。另派人快馬返回成都,詢問陛下應敵之略。”
李密道:“如此看來,為了保衛成都,只能如此也。”
於是姜維立即下達軍令,入夜後全軍放棄劍閣,繞行巴西,回救成都。
同一時刻,江州。
諸葛瞻兵敗的訊息傳來,閻宇詢問傳信兵道:“這麼快就敗了,這才幾日,是真是假,你可否瞭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