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章 新刺史鄧艾昭雪

曹魏鹹熙二年,西晉泰始元年265),春。

益州刺史袁邵,坐鎮益州一年後,因私自修繕蜀宮,引起洛陽朝廷不滿,有人上奏擔心他為下一個鄧艾、鍾會,於是朝廷下詔,以董榮為新任益州刺史,袁邵則被徵回洛陽。

不久,使者走進益州州府,宣佈詔令。

袁邵接招後看著左右,不知該說什麼。

此時同在堂中的有樊建、董厥、常勖、常忌、段宗仲等人。

樊建道:“使者,朝廷還有其他吩咐否?”

李通道:“朝廷請樊、董二位與袁益州一同東返。”

樊建、董厥聽後微微點頭。

眾人沉默之際,只見常忌站出身來,道:“使者,治理宮城是為維護一方安寧,亦將治罪乎?”

見使者不語,常忌又道:“職分之事,正常不過,難道朝中有人忌憚,迫使袁益州東返。”

見他想不明白,使者只好道:“詔令在此,諸位若有他意,可赴洛陽,上表朝廷。”

袁邵道:“事已至此,不如罷了。”

常忌道:“那就同赴洛陽,我親向天子進言。”

於是袁邵向新任益州刺史董榮轉交公務後,便與樊建、董厥、常勖、常忌、段宗仲等人一同東返。

當眾人到達洛陽後,常忌向當時晉王司馬昭陳訴:“遠國初附,君民始結,不宜改易。”

通俗意思為:邊遠的國家剛剛依附,長官和百姓剛剛開始融合,不適合輕易改換長官。

之後常忌又上表:“修治城池,居安思危,邊將常職。”

通俗意思為:修繕治理城池,是居安思危之舉,這是邊將正常的職責。

常忌本來是蜀朝雒縣令,在蜀中頗有名望,此次又為營救袁邵從成都趕到洛陽陳情,秉公上報,就事論事,雖未能改變結果,但得到晉王司馬昭的親近,於是留在晉王相國府,擔任相府舍人,司馬炎建立晉國後,任命常忌為騎都尉,河內令。

常忌從兄,益州主簿常勖,太康元年280年)去世。

段宗仲,與常忌為摯友,司馬昭也非常欣賞他,任命為梁州別駕從事,舉薦為秀才,之後官至雲南、建寧太守。

成都方面。

新任益州刺史董榮來到州學學堂。

州學大堂中央,掛有一副譙周的大幅畫像,這是董榮親自安排的。

此時董榮在諸位師者的陪伴下,注視著這幅畫像,又叫從事李通頌道:“抑抑譙侯,好古述儒,寶道懷真,鑑世盈虛,雅名美跡,終始是書。我後欽賢,無言不譽,攀諸前哲,丹青是圖。嗟爾來葉,鑑茲顯模。”

通俗意思為:氣宇軒昂的譙侯,愛好古史研習儒學,尊崇正道人品純真,鑑察世間的盛衰成敗,得到了很好的名聲,才德都寫在了這篇文章中。我們這些尊崇他的後輩,言論中沒有不讚譽他的,我們模仿前代賢哲,請畫師畫上你的影象。讓後來人讚頌,成為借鑑的楷模。

此時的譙周,依然在漢中。

在司馬昭、司馬炎的多次催促下,譙周終於決定帶病前往洛陽。

西晉泰始三年267年),譙周到達洛陽,臥床不起。司馬炎派人到他的住所,任命他為騎都尉。譙周上書陳說自己沒有功勞而授封,請求辭去爵位和封地,但司馬炎不允許。西晉泰始六年270年),秋,譙周被封為散騎常侍,這年冬季病逝。譙周著有《法訓》、《五經論》、《古史考》等書一百餘篇。

皇帝司馬炎下詔曰:“朕甚悼之,賜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十五萬。”

譙周長子譙熙接詔上書,說譙周臨終前囑咐譙熙言:“久抱疾,未曾朝見,若國恩賜朝服衣物者,勿以加身。當還舊墓,道險行難,豫作輕棺。殯斂已畢,上還所賜。”

通俗意思為:我生了很久的病,所有沒有上朝拜見皇帝,如果皇帝賜朝服等衣物,不要穿在我身上。要把我安葬在老家,道路艱險行走困難,所以要預備製作輕薄的棺材。葬禮完畢之後,把皇帝賞賜的所有物品全部歸還。”

司馬炎收到上書後,於是下詔歸還衣物,給與買棺材的錢。

譙周二子譙賢、少子譙同。譙同喜歡譙周的事業,精通經學,有忠厚質樸的品德,被推舉為孝廉,任命為錫縣縣令、東宮洗馬,但他都沒有赴任。譙周長孫,譙熙之子譙秀,是晉朝的隱士,當他知道天下要大亂事,於是斷絕一切人事往來。後來成漢皇帝李雄佔據蜀地,用小車徵召他。李雄的叔父李驤、李驤之子李壽徵召他,他都不應徵。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將領恆溫平定蜀地,上表推薦譙秀。因為譙秀已經年老,所以沒有徵召。後來範賁、蕭敬在蜀地作亂,譙秀避難宕渠,同鄉宗族投奔他的有上百人。當時譙秀已經八十歲,眾人因此打算替他擔東西,譙秀道:“各有老弱,當先營護。吾氣力猶足自堪,豈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意思為:各家都有老弱的人,應當先給自家人擔東西。我的氣力足夠承擔自己的東西,不能因為我老朽而連累大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之後譙秀又活了十幾年。

再說樊建、董厥。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樊、董二人皆為晉臣。司馬炎任命樊建為給事中。

一日,司馬炎向樊建詢問諸葛亮的治國之道,樊建對曰:“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足感神明。”意思為:發現問題必會改正,從來不袒護過失,賞罰誠信,足以感動天靈。

司馬炎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意思為:好啊,如果我得到此人來輔助,哪裡還像現在這樣勞累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