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章 蜀三叛俊傑再起

如此看來,王富實在不堪一擊,這般實力便想復興前朝,如同一夢。

再說第二,泰始七年271年)呂臣一稱呂匡)起義。

說到呂臣,就要再提一下滅蜀之戰。

當時鄧艾偷渡陰平,攻佔成都,蜀漢就此滅亡。因蜀漢是速亡,上百城池都由皇帝降旨要求投降,包括北到漢中,南到南中,東到巴東,西到汶山等地區。

西部的汶山郡,守將為王嗣父子。

隨著歷史的程序,王嗣父子先後去世,當地漢軍奉旨投降後,即改為魏、晉軍。晉廷派來新的督將,坐鎮汶山。

然而這位汶山新督在當地不得人心,當地守將呂臣,對這位新督意見很大,無法共處,便殺了他,佔據汶山而自立。

汶山郡的反叛令西晉朝廷非常不滿,益州刺史董榮受到責備,又被調離,由皇甫晏接任其職。

於是皇甫晏成為季漢滅亡後,繼師纂、袁邵、董榮之後的第四任益州刺史。

便到第三,泰始八年272年)張弘起義。

皇甫晏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燒向汶山,他立即組織軍隊,又親自領兵前往汶山,決定一舉剿滅叛將呂臣。

汶山地區的軍事力量除了呂臣,還有白馬胡,白馬胡屬於羌胡中的一支,在當地很有實力,對晉朝在西部邊區的統治造成很大影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皇甫晏此去汶山,除了平定呂臣,還想順便收拾白馬胡。

皇甫晏的下屬典學從事蜀郡人何旅得知他的意圖後就勸他,說胡人在邊界作亂,甚至自相殘殺,都是很常見的事,並不是什麼大患,如果官軍去征伐他們,夏天大水到來,不適應環境必然會產生疫病,所以不如等到秋冬時節,再去平定。

皇甫晏聽後,沒有接受他的相勸。

一日,胡康木子一稱胡人康水子)燒香後告訴皇甫晏,如果出兵必然失敗。

皇甫晏認為這是在打擊士氣,胡康木子被斬殺。

皇甫晏堅持西行,過了郫縣,到達觀阪,就地建觀阪大營。

何旅又說,前面是山區,從上往下,行軍便容易,從下往上,行軍更困難,這樣的出征便有不祥之兆。皇甫晏聽後並不在意。

皇甫晏麾下牙門將張弘認為何旅所言極是,再往前走,進入山區,道路艱險,胡人眾多,呂臣已反,邊區失控,而今年謀劃不周便去平叛,前途難料。皇甫晏還是不以為然。

就這樣,一路上何旅、胡康木子、張弘反覆勸導無果。

等到入夜,張弘不願再跟隨皇甫晏,率眾發動叛亂,皇甫晏被殺。

皇甫晏,最初為雍州刺史王經的下屬,當年姜維北伐大破王經,王經損失了幾萬人,皇甫晏卻僥倖存活。然而當他初任益州刺史,成為一方大員之際,卻在床上被殺,如此結局,令人唏噓。

兵曹從事犍為人楊倉戰死。

之後張弘謊稱皇甫晏造反,將他殺掉,便將皇甫晏首級傳送京師。

於是季漢滅亡之後的前後四任益州刺史,師纂被殺,袁邵被調離,董榮被調離,皇甫晏被殺。

皇甫晏的主簿,蜀郡人何攀當時正為母守喪,得知此事,上奏證明皇甫晏沒有謀反,為皇甫晏申辯,並說張弘縱兵抄掠,危害一方。

廣漢主簿李毅告訴廣漢太守王濬道:“皇甫侯起自諸生,何求而反!且廣漢與成都密邇,而統於梁州者,朝廷欲以制益州之衿領,正防今日之變也。今益州有亂,乃此郡之憂也。張弘小豎,眾所不與,宜即時赴討,不可失也。”

通俗意思為:皇甫晏是平民出生,現在已官至州郡長官,還會有什麼非分之想呢?我們廣漢與成都緊密相連,就像統領梁州的,一般都兼領益州,正是為了防備像現在這樣的亂事。益州發生了禍亂,便是我們廣漢的禍亂。張弘是一個小角色,百姓都不願歸附他,我們應立即討伐他。”

王濬想先向朝廷上報,得到批准後再出兵討伐,李毅又道:“殺主之賊,為惡尤大,當不拘常制,何請之有!“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