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章 六子入京西北望

泰始十年274年),文立出任散騎常侍。負責侍從皇帝,並擬典章奏詔令,參與機要,出納王命。文立推辭,司馬炎不許,又遷衛尉,兼梁、益二州大中正,負責人才的選拔。

西晉皇帝司馬炎,大量啟用蜀中學子,他們因才學被授予不同職位。

南中霍弋、巴東羅憲在去世之後,督將皆得平穩交接。

蜀中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那麼當下,西晉王朝最重視之事,除消化蜀地、蜀人,更在西北之局。

西北怎麼了?在這一時期西北發生了一場大動亂,被稱為秦涼之變。

秦是指的秦州,西晉泰始五年269年),晉廷以隴右五郡及涼州的金城郡、梁州的陰平郡,設定秦州,州治在冀城。

涼是指的涼州,包括整個河西走廊的秦州以北地區。

秦涼二州,長期是漢人與羌胡混居、交戰的地區。在三國時代,季漢與曹魏二家爭奪秦涼,二家滅亡後,秦涼歸於西晉。雖然西晉在名義上統治了秦涼,但並沒有解決當地漢人與羌胡之間的矛盾。一股力量,在經過漫長等待之後終於登場,他叫鮮卑。

說到鮮卑,可以提一下軻比能。他是三國時期鮮卑非常重要的一位首領,稱雄漠南,曾與漢相諸葛亮遙相呼應,對付曹魏。曹魏深感威脅,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使鮮卑陷入混戰。

而鮮卑有一部,長居西北河西地區,被稱為河西鮮卑。河西鮮卑的首領叫禿髮匹孤,匹孤死後其子禿髮壽闐繼位。壽闐去世後,其孫禿髮樹機能接任。

禿髮樹機能逐漸成為活躍於魏晉之際,秦涼地區最有實力的的外族首領之一。

其實本來呢,這一地區都是由鄧艾鎮守。鄧艾招降了外族數萬人,讓他們跟漢人雜居,漢與羌胡之間得到了融合,也加強了管制。

然而鄧艾因伐蜀之戰被調離,從此有去無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鄧艾的離開,使魏晉在本地區的管制能力出現問題。

特別是四年後,秦、涼二州長期大旱,民眾深受其害,河西鮮卑本來人數就多,司馬炎擔心會出事,於是調遣胡烈前往鎮守。

荊州刺史胡烈,改任秦州刺史。

司馬炎為何會選胡烈,因為胡烈在淮南三叛、伐蜀之戰、平定鍾會、救援巴東、固守襄陽等一系列戰鬥中表示出色。司馬炎認為他很能打,於是讓他去西北擔任‘救火隊長’。

胡烈將來到西北後,可能自身有些飄了,並沒有對鮮卑人進行合理安撫,而是採取軍事高壓手段處理問題。

胡烈依仗晉軍強大,屯兵數萬於高平川,又派兵進佔麥田一帶的“河西鮮卑”聚居地。

鮮卑人本來以為晉廷是派人援助自己的,卻沒想到是來武力威懾。

在忍受約二年的暴政後,鮮卑人被激怒,首領禿髮樹機能於泰始六年270年)發起反抗。

泰始六年六月戊午日270年7月9日),鮮卑軍與西晉軍,兩軍在萬斛堆進行交戰,鮮卑軍士氣高漲,大破晉軍,胡烈遭圍困,又得不到增援,最終戰死。

鮮卑軍攻佔高平。

出任秦州刺史約二年的胡烈兵敗身亡,這使司馬炎大怒,罷免未能及時援救的扶風王都督司馬亮,下詔命尚書石鑑行安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與奮威將軍田章率大軍西征。

石鑑、田章二將率軍討伐禿髮樹機能,依然無法取勝。

司馬炎繼續調兵遣將,以汝陰王司馬駿為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雍、涼等州諸軍事指揮晉軍與鮮卑作戰,兩軍交戰一年多,還是不能擊敗鮮卑軍。

鮮卑人在這一時期,又聯合了氐、羌、匈奴等胡部共同反晉,聲勢浩大。

司馬炎此時又想起一人,便是伐蜀名將牽弘。

於是揚州刺史牽弘,改任涼州刺史。

涼州刺史牽弘率晉軍與鮮卑軍,在青山交戰,晉軍大敗,牽弘遭圍困,最終戰死。

據說胡王白虎文與藥蘭泥一同殺死了胡烈與牽弘。

之前,陳騫向司馬炎道:“胡烈、牽弘皆勇而無謀,強於自用,非綏邊之材,將為國恥。”

通俗意思為:胡烈、牽弘二人都是有勇無謀之輩,剛愎自用,不聽人言,並非鎮治邊境的理想人選,如不另覓良將替換,必成國家的恥辱。”

司馬炎當時並未重視,依然重用胡烈、牽弘,結果二人真在守邊期間被殺。

接替牽弘為涼州刺史的是蘇愉,晉軍與鮮卑軍在金山發生交戰,蘇愉被殺。

當時間已經到了西晉咸寧三年277年),已七年無法解決邊患問題,西晉在西北地區的統治,可謂風雨飄搖。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