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咸寧末年279年)卒於官。晉武帝深知文立素有懷蜀之情,乃送葬於蜀,派使者沿途護送,命令郡縣負責為他修建墳墓,當時的人都為他感到光榮。
郤、文二人皆未看到天下一統的時代。
羅憲之侄羅尚,晉滅吳之戰時協助王濬進攻武昌。歷任尚書郎、武陵及汝南太守。後入蜀作戰,連戰李特,敗逃江陽。西晉永嘉四年310年),羅尚在巴郡去世。
張翼之子張微,年輕時與蜀郡壽良、犍為費輯知名於世,仕晉官至廣漢太守。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去世,終年七十二歲。
李朝之孫李毅,王濬任益州刺史時,任益州主簿、別駕,並被舉為秀才。後隨王濬伐吳,任參軍。朝廷設定寧州,任命李毅為寧州刺史,加號龍驤將軍。西晉光熙元年306年),在州治病逝。
何攀,王濬任益州刺史時,任別駕之職。後隨王濬伐吳,任參軍。歷任東羌校尉、河南尹、揚州刺史、大司農等。西晉永嘉元年307年)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出生在季漢時期,活到最後的人是誰?不好說,因為只有極少數人留下了事蹟。
譙周之孫,譙熙之子譙秀,隱士,活到了九十餘歲的東晉時期。
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生卒年不詳。
諸葛瑾的重孫諸葛顯,與諸葛京於鹹熙元年264年)內移河東。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大概曾親眼看見了諸葛顯並且二人產生了對話。
當時間到了西晉永寧元年301年),李特在蜀地率六郡流民起義。
李特之子李雄於304年稱成都王,306年李雄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西晉在蜀中的統治走向終結。
劉備曾孫、劉永之孫劉玄,永嘉之亂311年)逃往蜀地,被成漢皇帝李雄封為安樂公來傳承劉禪一脈。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東晉荊州刺史桓溫討伐成漢,桓溫部將孫盛在成都見到了劉玄。劉玄應該出生在263年之前的季漢時期。
桓溫曾巧遇一位百歲老人,一問才知道,這位長者曾擔任過季漢時期的小史。桓溫立即想到自己的平蜀之功足以與昔日的季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桓溫問道:“諸葛公有何過人?”
通俗意思為:“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有什麼過人之處?”
老人對恆溫道:“亦未有過人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俗意思為:“他在世時,好像與常人沒什麼不同。”
桓溫便有自矜之色,史良久道:“但自諸葛公以後,更未見有妥當如公者。”
通俗意思為:老人見桓溫有得意的表情,便想起了丞相時期季漢,於是對他道:“但自從諸葛公去世之後,再沒人能比得上他的妥當治國了。”
桓溫聽後,興致頓減,默然無聲。
老人的幾句平常話,非常樸實而中肯地評價了諸葛亮。諸葛亮既不是神,也不是尋常人,他是道德情操的典範,更有治國之才而受到歷代的推崇。
蜀郡江原人常璩入晉,卻受到東晉士族的歧視、輕藐,因此專注於修史,撰寫成《華陽國志》成書時間:348年—354年)。此書記載有大量季漢及出仕西晉人物的記載,具有研究價值。
文中記載了桓溫討伐成漢後,在宮中找到了83年前,姜維在滅國後寫給國主劉禪的密信,言: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欲偽服事鍾會,因殺之以復蜀土。
正式向天下人揭秘了姜維投靠鍾會的真實目的——重新復國。
季漢亡於263年,363年為亡國百年之時,這一年為東晉興寧元年。
隨著季漢時期最後一位百歲老人的去世,標誌著季漢人的故事走向落幕。
英雄會遲暮,興漢永築夢。
第八卷完結。
《存亡之秋》完結。
鳳鳥:感謝讀者朋友2年多的陪伴,我無德無才,只能這般囉嗦。
如果寫的還算湊合,幫忙推薦給好友!
難受!難受!真難受!
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們下一部作品再見。
喜歡存亡之秋請大家收藏:()存亡之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