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繼續趕路。
李賜、李興湊到李密身前,李賜道:“父親,府君可是明白人也。”
李興道:“父親,因為你與他相識已久,今又成兄弟,所以才明言相告。”
李密感嘆道:“府君明知緣由,又直言告之,是對我之信任,亦是為提醒我到達洛陽之後,當謹慎之。若再有違,非一篇上表可以挽回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賜道:“張華欣賞蜀人,文立又得重用,所以父親必被提拔。”
李興道:“父親至洛陽,必有作為也。”
李密又嘆了口氣,道:“為父年紀已大,而洛陽不缺良才,更何況為父不善交際,或不久便將下放。是否如此,不必多言。”
見父親這麼說,李賜、李興也不便再說了。
於是李密來到洛陽。
他還是先見到了‘老熟人’張華。
張華道:“天子欲招攬天下英豪,令伯今至,姍姍遲也。”
李密道:“鄙人得天子錯愛,誠惶誠恐,怎奈家有孤弱,心志難安,今日登門,實屬慚愧。”
張華笑了笑,請他上車。
二人坐下後,張華道:“明日面見天子,當雲如何?”
李密思索片刻,道:“還請張侯賜教。”
張華道:“安樂公何如?”
李密道:“可次齊桓。”
張華驚訝,問李密為何。
李密道:“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通俗意思為: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任用奸臣豎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屍蟲流出戶外。安樂公得到諸葛亮的輔助而能抵抗魏國,任用小人黃皓而亡國,從這可知成敗的原因是一樣的。
張華道:“孔明言教何碎?”
通俗意思為:孔明規勸提醒的話為什麼那麼瑣碎?
李密道:“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
通俗意思為:“過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談話,所以能夠簡潔高雅;《大誥》是說給普通人聽的,應該具體瑣碎一點。孔明和對話的人水平不相等,所以他的言論教導因此會具體瑣碎一些。
一番交談,張華認為李密說的很有道理,並表示明日皇帝會問類似問題,請如此答覆。
當面見司馬炎之後,李密被再次授予太子洗馬的身份,又出任尚書郎,於司馬炎左右,處理政務。
之後,司馬炎任命李密為河內郡溫縣縣令。看來正如他之前所料,並沒長留朝廷。
在出任溫縣縣令期間,李密政令嚴明,政績顯著,以剛正見稱。
太傅鉅平侯羊祜去世,羊祜無子,司馬炎在他死後以其兄羊發之子羊篇出嗣於羊祜,襲封爵位,但因故不能準時進行安葬。李密得知訊息,派遣部下拿著錢財,幫忙應對問題。
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地百姓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後,中山諸王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上言:“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費。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煩碎,所未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