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絕大多數的人從中受益,只能讓一小部分的人受益。
它的存在,會令的無數大明的人,都覺得特別的痛苦。
令無數人的發展,都收到了極大的阻礙。
讓許許多的人,都苦於這個政策,想要對其進行突破。
卻沒有辦法,只能苦於這個特別死板的戶籍制度。
到了那時,父皇還能說出現在這樣的話嗎?”
聽了梅殷所說的話後,朱元璋為之愣了一下。
顯然是沒有想到,梅殷不說現在,居然一下子就說到了未來。
這不就是標準的抬槓嗎?
用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兒,與自己進行辯論?
朱元璋道“未來也不會出現你所說的這種情況!
制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就算是大明發展上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這戶籍制度它也都是利大於弊!
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根本就不會發生!”
對於自己所推行的這戶籍制度,朱元璋還是很有信心的。
他是打心眼的覺得,這種制度很不錯。
有利於大明的穩定。
並且也準備,把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下去。
至於梅殷所說的,大明的這項政策到後面,會阻礙絕大多數人的發展。
會令的許多人,因為這政策而受苦。
朱元璋壓根就不信。
梅殷聽到朱元璋的話後,忍不住暗自嘆口氣。
老朱在很多事情上,就是如此的固執。
想法也同樣是顯得有些過於天真。
從朱元璋做出來的種種事情上,就能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特別自信,並且也覺得很多事情都是一成不變的人。
就比如他立下皇明祖訓,弄出諸多的規矩。
讓後世進行遵守。
總是想要找出一勞永逸的辦法,貫穿整個大明,解決後世遇到的所有問題。
這顯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根本不存,一成不變的政策,
政策都是有實效性的。
要不然也不會被稱之為時政。
朱元璋的這種想法,早已經是被歷史證明了是錯誤的。
一個國家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應對不同的問題,需要有不同的政策。
政策需要根據情況的變化而進行調整。
如同老朱所想的那樣,找出適合所有情況之下的政策,並一直貫穿下去,顯然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問題是老朱還認死理,不覺得自己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