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了一下外面的封面,劉伯溫就已經是忍不住出聲讚歎起來。
然後開啟翻閱了起來。
這個時候,他所拿的乃是梅殷編寫的語文書。
開啟之後,翻開了一會兒,很快就發現了這事情的不同。
這和他所熟悉的經史子集這些,有著很大的不同。
是一個大雜燴。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十枝花……”
他不由得讀了出來。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好,寫的好!”
他不由自主的出聲稱讚。
想了想,就知道了這其中的妙用。
雖然這詩讀起來有些淺顯,但是想到這些那是為了給孩子們啟蒙所用,也就瞭然了。
關鍵是,這不能不僅能夠讓孩子們學數字,還有很高的立意,鼓勵人自強不息。
不能自艾自憐。
更不能因為出身低,就放棄努力……
劉伯溫把幾本語文課本看完之後,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道“小殷,你所編寫的這教材,倒是挺不錯。
各方面包含的都有。
用來給孩子啟蒙確實不錯。
既有聖人微言大義之精妙。
又有著一些詩詞之精美。
又有忠君愛國,等諸多教育人的東西在裡面。
而且淺顯易懂,更容易讓人接受,學會。
用來啟蒙,確實很不錯……”
梅殷弄的這語文課本,若是在這個時代的其餘人,如宋濂等那些古板的人來看。
絕對會第一時間裡,就會將之噴的體無完膚。
傲慢偏見等這些東西,會讓他們帶著有色的眼鏡來觀看。
他們根本不願意往深處想,只要和他們所弄的那些不一樣,那就是天大的罪過。
他們不願意往深處去看,去想。
或者是有些人往深處去看去想了。
也能夠看出這裡面的好處。
但是,卻因為立場的不同,和利益的不一樣,而故意詆譭,不願意承認。
劉伯溫能夠給出這樣的評價,一方面是劉伯溫和那些人的志向,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大的不同。
除此之外,還是因為梅殷是他的孫女婿。
而他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見識了很多梅殷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