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半年來,劉備在揚州聲名鵲起,蔡邕在吳縣多曾耳聞九江郡出了一位賢德的太守,施恩地方,與民休息。
在今年年初時,傳聞劉備面對朝廷催收的歲賦和修宮錢,屢屢上書陳情,並以卸任為由相威脅。
因九江郡實乃是非之地,然而,劉備數月間便讓郡內人心安撫,近些年來能如此威信於地方者,唯有盧植和劉備。
劉備一旦卸任,下一任的太守未必能像劉備一般使蠻族安定不生事端。
加上修宮錢一出,卸任的卸任,不願赴任者也層出不窮,朝廷無奈最後只能聽之任之。
這事蔡邕多有耳聞,因此對劉備也是頗為欣賞的。
“劉使君正是兄長劉備。”張飛見眼前儒雅的老者儀態不俗,拱手道:“尊駕便是蔡公吧!”
蔡邕道:“老朽正是,你與我這小友趙雲是一道來的吧!裡面請!”
張飛看向趙雲,隨他一同進院。
以他的性子當面就要提及趙普相邀蔡邕前往九江郡一事。不過最後還是給了趙雲面子,讓他自己開口。
趙雲無奈,在眾人稍坐之後,只得道:“先生,家叔在遣我等來吳縣時,一再提及對先生的仰慕之情,希望能見先生一面,不知先生可否隨我等去陰陵?”
童淵皺眉道:“可即是仰慕,為何不親自來見,還要勞煩蔡公辛苦跑一趟呢?”
“童太公有所不知,”趙雲道:“劉使君為保巴刺史家人護送靈柩返鄉,親自帶關羽關都尉一同趕往巴刺史故里冀州渤海郡,家叔如今在幫劉使君坐鎮太守府處理一郡事務,脫身不得。”
蔡琰看似漫不經心道:“可即是不能脫身,何不等些時日再來拜訪呢?家父可比你家叔父要年邁。”
趙雲自然曉得童淵和蔡琰其實都是在幫他,當下對蔡邕拱手道:“家叔與盧使君皆以為先生乃是海內名士,士人楷模。先生避禍於吳會之地自然清閒自在,可如今天下凋敝,正需先生這樣的大才,扶社稷於將傾,讓先生奔赴九江郡非是家叔欲見先生,實則是欲請先生出山,共謀大業。”
他這些日子的鋪墊,蔡邕其實大半猜到了趙雲的來意。
“你家叔父和盧使君如此看得起我,讓老朽不勝惶恐,”蔡邕不是沒想過,“只是恐邕做學問尚可,論及權謀之術,恐不能幫上大忙。”
蔡邕在後漢末,的確以才學著稱於世,史書上記載,他也提出過一些濟世救國之理念。
不過多半未被漢靈帝和董卓所採納。
至於權謀之術,因他性格醇厚,卻非所長。這點他活了大半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先生這是子謙了,”趙雲勸道:“以先生大名,其實只需登高一呼,天下士人,各州名士自會以為朝廷欲要清平朝政,群起響應,何須用那些宦官爭權的手段呢?”
蔡琰偷偷在衣袖中為趙雲豎起大拇指,蔡邕一貫以清名自居,別說他不擅長,其實也不屑為之的。
趙雲這番話很對蔡邕的胃口,他聞言不由搖頭笑道:“你這小友倒是深知我心。”
“那不如我們明日就動身如何?”張飛見事情幾乎已成,當下就想火上澆油。
蔡邕搖頭道:“明日不可,三日後可行,我避禍此地,多有人相助,如今離開多半是不能再來此地了,我須得一一告別才行。”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