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度發自內心的感慨,張承負點了點頭,深思不語。他雖然以讖緯天象,作為宣講天數的佐證,但並不如此時計程車人一樣,真的虔信此道。
此時此刻,他親眼見到大野澤的地形後,滿心想的,都是如何造反起事!讓兗州與青州的黃巾,藉助複雜地形,以大野澤和泰山山區為核心,建立起能抵抗官軍討伐的根據地來!
“大野澤的地形,是湖泊、沼澤、蘆葦叢與山丘。這一片隱蔽性強,水道縱橫,連線兗州腹地,能威脅到官軍在河南的糧食後勤。缺點是,迴旋的餘地沒那麼大,能安全種田的地方不多。”
“而泰山山區的地形,是山林、山地與峽谷,扼守青兗連線的要道。那裡極為易守難攻,面積也更廣闊,能種下田地,安置村莊。泰山一帶的黃巾起義,也因此持續的時間最久,足足堅持了二三十年。只是泰山山區偏於一隅,對中原的大勢,實在影響有限…”
“若是黃巾起義中,能把這兩處地方連成一體?那所能牽扯的官軍力量,所能造成的時局影響,以及能夠堅持的時間,都會大大增加!只是大野澤與泰山山區之間,又如何聯絡到一起呢?”
好一會後,張承負才摸著光滑的下巴,沉吟問道。
“王君,你久在齊地,熟知地形…可知這兗州的大野澤,要想與泰山山區相連,互相溝通來往,又有哪些關竅地點?”
“嗯,泰山山區?那就是泰山郡了。從大野澤到泰山郡,中間隔著山陽郡、東平國、任城國…我想想,泰山地形複雜,從大野澤到泰山郡,其實也就一南一北兩條道!”
王度短鬚飄飄,眼中閃動思索,詳盡答道。
“北道自然就是汶水!汶水滔滔,泉河分流。崗丘相間,夾路連山。泰山山區是上游,沿著汶水,經東平國抵達大野澤,最是便利不過!而從大野澤逆流向東,到泰山山區,則稍稍遲緩些,但依然比陸上便利的多…”
“這條汶水北道在泰山山區的核心,應該是梁甫!從梁甫向東,走到沂水,就可以輕鬆東去徐州。”
“哦?大野澤--汶水--梁甫?”
聽到這條路徑,張承負回憶許久,發現這不就是曹操二伐徐州的路徑嗎?那所謂的南道,難道是曹操一伐徐州走的那條,險些讓他全軍覆沒的亢父道?
“王君,你所說的南道,莫不是亢父道?”
“不錯!就是亢父道!”
王度有些驚訝,點頭答道。
“這條南道是先從大野澤去任城國,經亢父道東去泰山郡。我之前做縣吏時,去任城國跑過兩次…這亢父道看著容易,其實難行異常。兩邊高處,有許多丘陵矮山,中間低處,則有灘塗沼澤。更關鍵的是,周圍林木茂密,也不見什麼百姓村落…”
“不過,只要過了亢父道,行出一百里,就霍然開朗。能見著濟水支流,也能見到許多村落人家了!”
村落人家,便意味著補給。亢父道兩百里丘陵沼澤的爛地,容易被人截斷,又沒有補給,確實是極為危險的所在,也是適合伏擊的地形。只有這種地形下,才能把官軍組織度與裝備差距的優勢,降低到最小,而放大補給後勤的劣勢!
至此,張承負心中,已經勾勒出青兗黃巾根據地的輪廓。
從大野澤到泰山山區,重點經營東平國、任城國與泰山郡,北控汶水,南控亢父道。而一旦能紮下根腳,這種極度難纏的湖泊、沼澤、丘陵與山地地形,再配合熟悉地利的游擊戰術,絕對能夠讓官軍頭疼異常!…
更何況,汶水流經的萊蕪地區,本就礦山眾多,是齊鐵出產的重要產地之一!更東邊的青州海岸,也盛產鹽。這片區域若是能建立起黃巾軍的根據地,那鹽鐵都是完全不缺的。
至於唯一缺乏的糧食…自然要一邊在山中耕種,一邊從世家大族豪強的莊園中取!
“若是按照這種戰略進行,至少不會像曾經的歷史上那樣…東郡黃巾去爭奪防守嚴密的大城濮陽,數月徒勞無功。接著,皇甫嵩率官軍趕來,在蒼亭一場壓倒性的大戰,就徹底掃平了兗州黃巾。而青州黃巾則一直窩在泰山山區,對中原大局毫無影響…”
“黃天在上!只要能在大野澤維繫一支存在的黃巾義軍,那官軍北上河北的糧道,就始終會受到襲擾與威脅!這一定能延緩他們進軍的速度,也必然會分散他們的力量…”
張承負眼神深邃,注視著連天的湖澤與蘆葦,只感受到一種豁然開朗的希望。他胸中燃起鬥志,努力積攢著靈感與文采,又吟出了兩句詩來!
“敢教澤國起龍蛇,野火紅兮照曠野…嗯,嗯…看我點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