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蕭瑀罷相

“行商?”李世民本能的皺眉,剛想開口蘇青繁卻阻止道:“陛下不必多言,等你從後世回來便會意識到商業的重要性。”

看了眼系統,沒多少時間便可以帶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回到後世了。

從後世回來,李世民才能真正的意識到商業是大唐未來必不可少的路。

只是眼下,商業對於大唐來說並不是特別的重要。

如果沒有爆發出先進的生產力,沒有高產的作物,商業還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都以為古代不注重商業,其實這完全是以現代人看待古代。

在古代主要經濟是完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農業才是國家的大事。

因為當時的條件比較落後,所以生產水平比較低下,如果不大力發展農業甚至還會導致很多人填不飽肚子,所以國家需要鼓勵農業發展,讓更多的人從事農耕,這樣就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才能保證每年的徵收。

不僅如此,大力發展農業,也是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且將大量的農民束縛在土地上面,也有利於國家的安定。

而從事商業往往會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動,並且國家從商人那裡也根本得到不到任何益處,反而因為流動性大會產生很多的不定因素,從而不利社會安定,所以要抑制商業發展。

也是因為生產力的低下,哪有什麼經商的機會?

若是人人有利可圖,僅靠國家的約束,儒家的思想便能阻止?

說到底,還是得需要讓所有人填飽肚子之後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之後才能有更好的營商環境。

和李世民等人聊了許久,以及後世商業的發展,李世民才明白商業的重要性。

他們本來就是大唐最聰明的那一撮,他們如何意識不到當天下物資逐漸豐富之後是何樣的局面。

當土地的裡的產出可以輕鬆養活大唐的每一位子民,當溫飽解決之後富餘的物資絕不是放在那裡不動。

物盡其用,到了那時候才是商業蓬勃發展的時候。

可是眼下的大唐根本行不通。現在大唐最富裕的階層是地主,絕不是商人!

只能等到把百姓們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才能更好的推行商業。

順便給李世民提及了商業稅收,這個自己並不懂,李世民當即讓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著手準備。

那篇李白的詩李世民最後乾脆就沒有題名,直接謄寫之後讓人傳播出去,算是回應。

當這篇詩文傳遍長安時,作為蘭陵蕭氏出身的蕭瑀竟然找到了李世民。

沒有什麼說辭,竟然是主動請辭!

於是李世民同意了...

這才復相位兩個多月的蕭瑀又一次罷相了......

喜歡貞觀:我來自未來請大家收藏:()貞觀:我來自未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