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風雲錄
第一卷 遼東驚變
第五章 收兵勵志問前程
第十二節 路在何方
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四月初,遼陽。
劉雲威在作出了返回四川的決定之後,便與陸英等人一同開始整編漢威營。經過此次大戰,漢威營一連幾番血戰建奴,全營出去負傷殘疾不得不解甲歸田的將士之外,就只剩下了兩千餘將士,如果按照朝廷的意思縮編成一個千總營的話兵力上也算合適。
於是,經過劉雲威與陸英、吳興、李天昊、趙開山、溫破虜幾人仔細商議之後,決定縮減漢威營的建制,由五個千總營合編為一個加強千總營,並編撰除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劉雲威降職為千總後,便將陸英、吳興、溫破虜、趙開山、李天昊五人重新任命為把總。此時,漢威營的戰兵尚有兩千一百零五人。劉雲威便對漢威營的編制做出了一些調整:
五人為一伍,內設伍長一名,一伍共五人;
四伍為一隊,設隊長一名,一隊共二十一人;
四隊為一哨,設百總一名,一哨共八十五人;
四哨為一總,由陸英等五人任各總把總,一總共三百四十一人;
劉雲威自轄親衛依舊是五百人。
根據調整後的建制,漢威營全營兩千一百零五名將士共分為五個把總部,但是保留了之前五個千總部的劃分,依舊稱為前、後、左、右、騎兵五把總部。
與之前一樣,陸英任前部把總;吳興任後部把總,統領千總部重步兵及一哨的滅虜陣;趙開山任左部把總;李天昊任右部把總;溫破虜任騎兵部把總,統領騎兵及一哨馬槊騎兵,兼顧夜不收。
按照這份縮編方案,劉雲威與陸英等人花了近十天的時間對全營進行了整編,重新整合了各部兵力。之後,又考慮到漢威營離開之後遼陽防務比較空虛,劉雲威便將東路軍剩下的兩千餘民夫全部轉成了衛所兵,並與之前的衛所兵進行了混編、嚴加訓練,充實了遼陽城的防守力量。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漢威營南下回四川的準備工作就只剩下一件事了:大軍南下路線的制定。
於是,劉雲威將袁明軒、陸英、吳興、李天昊、趙開山、溫破虜幾人叫到了總兵府,一同商議南下路線問題。
趙開山、李天昊和溫破虜三人都是有些奇怪,都問道:“大哥,咱們南下去四川的話,直接進山海關,然後一路朝著四川行軍不就行了嗎?這有什麼好討論的?”
面對三人的疑惑,陸英和吳興也是有同感,但二人都是心思比較細膩的,並沒有說什麼,只是低頭思考著什麼。
劉雲威一聽恍然想到:“大家都沒有領兵長途行軍、跨省越界的經驗,當然不曉得其中的門道。”
於是,劉雲威解釋道:“當然要討論了。咱們漢威營南下四川,途中要經過大明數個省份,要橫穿京畿之地、中原腹地,兩千餘人的軍隊行軍數千裡是要向朝廷報備行軍路線的。你們以為跟在遼東一樣,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嗎?”
趙開山、李天昊好像聽說了什麼新奇事物一樣,顯得十分新奇;而溫破虜想了想,好像明白了什麼,說道:“大哥,我好像是明白了。咱們南下的話就是客軍過境了,需要朝廷發下開撥銀和相關過境文書是吧?”
劉雲威點了點頭,說道:“破虜說的沒錯,而且沿途的州府還有義務為咱們提供糧草輜重的。”
說到這裡,眾人才算徹底明白了,心裡都暗道:“大軍穿州過府還有這麼多學問,難怪大哥要召集大家好好商議一下。”
“大家都說說吧,咱們考慮下行軍的路線,最好規劃出幾條路線來,讓兵部自己去挑選,省的那些朝中的大老爺挑三揀四的耽誤事。”劉雲威說道。
於是眾人便都討論了起來。
趙開山和溫破虜提議漢威營南下山海關,走京畿、河南、陝西回四川;而陸英和吳興則認為大軍應該走京畿、河南、湖廣回四川;李天昊因為從小就在遼東生活,從沒離開過遼東,所以便一直聽其他人討論,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
劉雲威說道:“大家都認為應該先走京畿、河南一線,只是在過了河南之後有所分歧。那你們都說說自己的理由吧,咱們大家一起比較一下。”
趙開山和溫破虜互相看了看,趙開山便一努嘴示意溫破虜說一下。
溫破虜白了趙開山一眼,說道:“大哥,我們提出過了河南走陝西回四川,是認為那邊道路比較好走。大家都知道進川的路非常不好走,自古就有入川難於上青天之說,而從陝西入川的話,道路比較好走利於大軍行進。所以我和開山提議走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