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星和陳建東兩個人隨即就在廚房裡忙碌起來,其它廚師則是在旁看著。最初那些人滿臉不屑,覺得劉華星不過一個十幾歲的小毛孩,在料理方面能有多高水平?頂多也就是味覺比較靈敏而已,才能發現招牌菜的秘密。
剛才這三不沾雖然做的還不錯,但三不沾考驗的是掌勺的能力,但是當廚師還有很多別的技巧比如刀工和對火候的把握,這些都是要靠經驗累積出來的。
但是,當劉華星開始忙碌半個小時之後,他們就徹底沒話說了。
劉華星的做菜方式是採用的法式料理裡的流程,也就是將所有菜分為幾個步驟來準備,第一步先準備好全部料理的材料的洗和切,然後是將食材全部進一步加工,比如醃製或者過水,接著是準備醬汁和調味料,最後再將全部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完成一整道菜。
這種方法是比較節約時間也最效率的,和流水線的生產是一個道理,但要求很嚴格,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後面的環節卡住。在法式餐館裡,每一個環節由一個人負責,來藉以調動整個廚房。
這樣做就可以避免不斷的重新洗砧板然後回頭切菜再來熱鍋,中途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但是現在暫時還看不出來,因為劉華星的菜基本上會同時好,而陳建東的菜則是一樣一樣的出爐。但是,效率且不說,單從刀工、火候和掂鍋的手法上來說……無懈可擊。
這些人再也笑不出聲來,只能在旁默默的看著,心裡暗自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水準。要知道劉華星之前可是在三星級的米其林餐館裡打拼過,不瞭解米其林星級餐館的人是不懂那裡面的廚房有多麼緊張和辛苦的,一旦開始營業,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當初劉華星也是不知道被罵了多少次,讀檔重來了多少次,練習了多少次才終於有了現在的本事。當然對他自己來說這一切都可以接受,因為他對料理這一行有熱情,為了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做出美味到讓人幸福的料理,這一切就很值得。
意識到自己的速度比劉華星放慢了一大截,陳建東也開始有點緊張了,手下不得不加快了動作。見狀劉華星也是不緊不慢,耐心的調味,處理好細節,儘量每一步做到完美。
最後,陳建東一把將刀釘在了砧板上,鬥志滿滿的喝道:“完成!”
這時候,劉華星也是不緊不慢的關了火,將自己的最後一道菜端了出來。
這四道菜,水煮白菜考驗的是熬湯的水平,拌三絲考驗的是刀工,東坡肉考驗的是火候,而酸菜魚則是晚稻的招牌菜,四道菜都是很有意義的。
很快,四道菜就被端上了桌,由挑選出來的十個顧客品嚐,而劉華星則是和陳建東在廚房裡等待結果。劉華星在邊上收拾好了灶臺和砧板,然後洗了洗手。
這會兒,楊瀟瀟湊上來幫他擦了擦臉上的汗,然後湊上來親了他一口,笑道:“辛苦啦!你看你,忙的油頭垢面的。在廚房裡就是這德行……來,我帶你去洗個臉。”
“等一會兒,結果出來再去。”劉華星洗了手笑道,然後抱著胳膊在邊上默默等待起來。他其實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對自己的水平很有自信,更何況可以讀檔,大不了重來一次就是了。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會輸的,因為不管是能力還是才華,他都勝過對方。
能在三星米其林餐館裡當上副主廚,可不是光靠努力就行了,才華是絕對必要的,再加上這麼多年的經驗,以及他過人的味覺。如果他願意,完全可以成為世界一流的廚師。只是他更喜歡給自己的家人做飯,而不是給陌生人,尤其是在國內這個環境下。
在國外,廚師的地位是很高的,當品嚐到一道美味的料理,客人會親自感謝主廚,廚師是一個讓人尊敬的角色,甚至有資格拒絕給某些客人做飯,將客人趕出餐館;但是在國內,廚師就是一個服務行業,客人普遍覺得自己是上帝,要比廚師高人一等,吃的滿意是理所應當,不合胃口那就破口大罵。
介於此,劉華星給自己的家人朋友做做飯就滿意了,不打算靠這個謀生活。
二十分鐘後,結果也出來了,楊承志帶著那十名客人的評價回到了廚房,表情顯得有點尷尬。見狀陳建東還一下得意起來了,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似乎認為楊承志的尷尬是因為他推薦的劉華星在筆試中完敗,卻不知道楊承志是不知道怎麼保全陳建東自己的面子。
“那個,這是客人們的評價……你們自己看吧。”楊承志說著,把手中的信紙遞了過來,上面是客人們對於每道菜的評價。水煮白菜這道菜,十個人裡有七個覺得劉華星的水煮白菜更美味,湯的味道更加清淡,而且裡面多了一絲酸甜的味道,勾起了人的食慾。
而剩下三個人則是不喜歡這種酸甜的味道,認為和傳統水煮白菜不一樣,陳建東的才是“正確”的水煮白菜應有的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二道拌三絲,這一道菜兩個人五五開,五個人覺得劉華星的不錯,五個人則是認為陳建東的不錯,這道菜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單純的看刀工而已。
但是,大家都普遍認為,劉華星的調味更好,味道比上一道水煮白菜要重一些,而陳建東的拌三絲則是太過於淡了,被前面一道水煮白菜的味道壓過去,什麼也嘗不出來。
第三道,酸菜魚。九個人更加喜歡劉華星的酸菜魚,因為雖然同樣很辣,但是那股麻辣的感覺更加柔和,味道也更富有層次感,裡面的薄荷葉、檸檬汁等香辛料提升了藤椒所帶來的香味,吃起來更容易入口,而剩下那個則是覺得不夠辣,沒有陳建東的夠味。
最後一道東坡肉,七個人更喜歡劉華星的東坡肉,認為他的東坡肉口感更好,雖然入口即化,但又有足夠的嚼頭,吃下去有種充實感。而陳建東的東坡肉雖然燉的更爛,但和之前幾道菜拼在一起,吃起來有點沒有嚼頭的感覺。
從這個評價上來說,其實劉華星已經是勝利了,雖然談不上“完勝”。
但是不僅如此,還有後續的評價,也就是對整體的評價。
十個人中的九個都認為,劉華星的四道菜整體感更強。第一劉華星的四道菜是差不多的溫度,因為幾乎是同時起鍋的,而陳建東的四道菜,則是輪番出鍋的。
雖然陳建東很聰明的將拌三絲這道冷盤先做好,然後是不容易涼的水煮白菜和酸菜魚這種有湯的料理,最後才把熱騰騰的東坡肉出鍋。但上菜的時候拌三絲已經有點幹了,水煮白菜和酸菜魚也是不是特別滾燙,而酸菜魚就是要滾燙剛出鍋的最好吃。
其次,味道的引導上,劉華星的四道菜也更完美,叢淡到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