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74 章 王掞在行動3

第 174 章 王掞在行動3

174、王掞在行動3

“禁言!”王掞聞言, 勃然大怒,揚起手來想要教訓二兒子,鬍子更是被氣得高高翹了起來, “五貝勒也是你能評判的?太後用得著你去幫助?你以為你是誰?”

氣憤之餘, 更是擔憂,小兒子說話沒有顧忌, 在外不知道要惹多少禍端。

奕鴻見狀,一個躥步躲到他哥身後,心裡卻是不服氣,探出一個腦袋說:“天下誰人背後無人說,就是皇上,背後還有人說長道短呢。五阿哥憑什麼說不得?還有, 咱們這回本來就算幫了太後的大忙了,不然誰敢當著皇上的面提出來, 恐怕日後她一個嫡妻的牌位還要放在右邊呢。”

世人以左為尊, 博爾濟吉特氏貴為太後,牌位肯定是要升祔太廟的,只是位置恐怕要在孝康章皇後之後,也就是右邊的位置。別人不清楚的話,只怕要當她才是妾室爬上來的呢。

奕鴻的話讓王掞更憤怒了, 小老兒見追不上兒子, 一彎腰, 脫下自己的鞋子,瞄準目標砸了過去。奕鴻雖然靈活, 但萬萬想不到他爹居然學市井之人脫鞋子砸兒子,愣怔間,被砸了個正著。

“哎喲!”他捂著額頭叫喚一聲, 緊接著就聽他爹吩咐,“把我的鞋子拿來!”

只好撿起鞋子,恭恭敬敬給他爹穿上,王掞趁機又往他後腦勺上呼扇了幾巴掌,力道倒是不重,在能接受的範圍內:“你小子狂得沒邊了,還想給太後施恩,你配嗎?”

王掞越說越氣,氣兒子不知所謂。

“太後她什麼身份,權貴中的權貴,別說她現在是太後,就是不是,也不是你能招惹的。”太後不但是皇上的嫡母,也是他的姑表姐。沒見先帝在時,以不孝為名停了她的中宮箋奏大有廢後的意思,也沒能如何。血緣關系不是那麼好斷的,聽說,就是在宮中消失的前廢後其實也是回科爾沁改嫁了,甚至有傳聞,她在科爾沁産下一子疑似先皇骨血。

奕鴻仍然梗著脖子,小聲嘟囔著:“不過是運氣好,會投胎罷了。”

“哼!”王掞氣得又呼扇了兒子後腦勺一巴掌,這回沒有留有餘力,頓時,奕鴻捂著後腦勺齜牙咧嘴,老頭兒心裡才滿意了幾分,“你就以為自己聰明?怎麼蹉跎到現在還沒考中進士?”

其實他是難為人了,奕鴻還不到30歲,哪怕像他們這等書香人家這個年齡還未考中進士也十分正常。中進士的平均年齡在0t歲能中就已經能得到一句青年才俊的評價了。好比年羹堯,為啥被康熙如此重視,還不就因為他21歲中進士,若非有旗人不佔三魁首的規矩,再不濟也能選上一個探花。

“爹,您就別難為弟弟了,他年齡小,跳脫些,看不明白也正常。”奕清比奕鴻年長十來歲,比較護弟弟,見王掞不同以往居然動粗打人,忙上前勸道。說話間,又咳嗽了兩聲,讓王掞本來想要繼續教訓兒子的心立刻軟了下來,兄友弟恭,才是家和萬事興好兆頭,又是心疼,又是要給大兒子面子,臉色變緩了下來。

奕鴻被說跳脫看不明白心裡仍然不太高興,但此情此景也不好繼續犟,只能耐著性子聽他爹教導。

“你還是年輕,以為人聰明就最重要了?可是世上聰明人何其多,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外有人,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得通透。太後就是活得極其通透之人,才有如今的日子,所以她哪怕心裡想也不會下場幫忙說話的,坐收漁利不好嗎?她還有的活,置深度外雲淡風輕才能讓皇上對她更尊重,更愧疚,日子也更好。不然多少情分也經不起磨。你讀了多年經書,我看是白讀了,竟然忘記了義者宜也這個道理。”

人老成精,他早就猜到太後的反應。

奕鴻張大了嘴,半天,才問:“那爹你為何這麼著急下場?”

其實他一直不太明白為啥自家要掛在太子身上,當了太子老師就代表是太子黨?當然不是,太子的老師多了,都是皇上指派的,太子的老師並不代表著太子黨,就連皇上也清楚。

“那是因為我們姓王。”奕清說道,“從父親指派給太子當老師開始,爹只有兩個選擇:一條是成為太子黨;一條是摒棄祖風。”

祖風有多重要就是奕清也知道,那是先輩辛辛苦苦打造出來對外家族形象,有了它,無形中交際成本會低許多,在芸芸眾生中多出了許多出頭機會。

“……可是,先祖當時力奏建儲於皇長子……然泰昌在位不過百天,之後天啟昏庸,給前朝滅亡埋下隱患。”說到這裡,他想抬頭去觀察老爹的神情,卻又不敢,這件事一直埋在他心裡。先祖成功讓當時最合禮法的皇長子成為太子,繼承了皇位,可是對方卻實在不堪,後嗣更是無能。

大明的覆亡可以說因此而起。

作為漢人,即便王家身居高位,即便奕鴻生在大清長在大清,心底深處也在懷念大明。也多次想過,如果當時不是泰昌帝,或許大明還能延續百年。

奕清聽到弟弟的話,面色猛然一變,連連對他使眼色。這何嘗不是父親之痛,然後卻不是他們能夠說出來的,遲遲不見王掞說話,忽而,聽他嘆息了一聲。再抬頭一看,只見王掞幽幽望向了緊閉的大門,又是一聲嘆息:“所以,我才要支援太子,證明祖宗做的沒錯,錯的是泰昌帝,而不是支援禮法的我們。”

他的祖上王錫爵有錯嗎?

沒有,只是遵守禮法而已,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至於立賢,那太難評判了,賢明之名是能營造的,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如果國家立賢,那麼下一代皇位之爭必然變得異常殘酷,而這消耗的是一個國家的有生力量。這也是為什麼要人死為大,為什麼要蓋棺定論,就是在極力避免內耗,不然上一代必然擔心身後事身後名,推遲交接,損耗的都是家庭乃至國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