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74 章 王掞在行動3

中庸之道,於國於家於個人的最大作用就在於此。

“……所以……爹,你堅持的是道?”奕鴻恍然明白過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他就說就是太子會邀買人心也不至於讓他爹做出拋家舍業的架勢來。

原來是為了道,如此他理解了。

“索性,太子性子雖然有所偏頗任性,還算賢明。”王掞繼續說道,如果遇到泰昌帝那樣的,他還真不知道怎麼是好。萬幸,胤礽總體表現還不錯,“而且,我們還有其他理由必須支援太子。”

他的眼睛閃爍了一下,奕鴻還不理解,奕清卻立刻理解了。

“爹你是說太子他不過於重視旗人?”奕清是詹事,對胤礽比較瞭解,知道他和其他皇阿哥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局觀。皇上將他培養得太好,卻也成了他的致命弱點,大清朝廷,旗人佔比太重,少了他們的支援讓太子之路走得格外艱難。

再加上皇上有意分化旗權,將年長阿哥插到外五旗中分權,也造成了他們手上力量很強,不像前朝吉祥物一樣的藩王。

“如果太子能夠登基,再有我們的影響,以後漢人的地位必然能夠提升上來,最後和旗人平行也不定。”王掞說道,皇上他影響不了,並且他們也未曾在皇上登基時出過力,影響力十分有限。但太子就不一樣了,本來對方就是重感情的人,再加上受儒家教育長大,不崇佛道,本來就是秉持著的儒家中的恕道,尊崇內心感受,義者宜也,不會做那種為了大局苦自己人的事,必然,會加強自己人的權力。

那時,他們漢人的地位也能由此提升。

“那咱家可是漢人的大功臣啊!”奕鴻嘴巴不禁張大,“那咱們家……”

如果太子登基並且大大改善漢人的地位,那麼他們王家不但飛黃騰達,更是被無數人追捧,祖先支援按照禮法立儲的做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被一部分人懷疑是否正確了。

“對。”王掞臉上難得露出一抹笑容,太子和八旗旗主不太合,就是他們的機會。所謂利用都是相互的,他對太子忠誠,同時,也是一種利用,不,應該說是互惠互利。

誰規定當臣子的必須沒有好處就盡忠盡職,他只是追求的不是外在財物官位而已,真正的高風亮節,算不上。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概因為目標不一致了,連情感需求上都不能彼此互惠了。

“只希望太子他千萬不要再觸怒皇上了。”驀地,王掞心中升起一抹擔憂,毋庸置疑,皇上愛太子,反之亦然。但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正是因此,太子在皇上面前過於真性情了一些,就是普通父子都少有那樣的。而且,這種真性情還是改不掉的,已經融入了天性當中。

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王掞做到了先知先覺,此時的康熙確實被胤礽小說中的一段話氣得不輕,什麼叫人老了判知能力難免下降,所以,再睿智的老人,只要他們足夠富貴,到了一定年齡就老糊塗了,那時他們就聽不進去真話,圍繞在他們身邊的都是小人。

他覺得保成在內涵自己,一口氣堵在胸口,指著被他喊過來翻譯的老九劈頭蓋臉痛罵一頓。

“我……兒臣……又不是兒臣寫的。”胤禟也委屈,好端端把他叫過來念太子二哥寫的小說,其實他皇阿瑪不就是想悄摸摸看看二哥心裡的想法嗎?結果,聽到他不喜歡的內容了,不罵二哥,反而罵他?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天理嗎?

有怒氣,誰惹的朝誰發呀!

“你個沒臉沒皮的東西,還好意思說,都是你寫的那些不倫不類的東西給你二哥看,不然哪裡有今天!”康熙發起火來不講理,特別是對自己的兒子更不講理。

都在家裡了,還講什麼理?

孔老夫子都沒要求人必須無時無刻講理,過於講一個道理反而容易走入極端,道理也就不通了。

“我……”胤禟無奈閉嘴,想到手中快要完成的注音大業,到底沒有後悔,如果說,得到拼音的成本就是挨皇阿瑪的罵,那麼他還能夠承受。

挨罵嘛!

早就習慣了,照他額孃的話來說,人習慣挨罵了,就長大了。

雖然這麼想,胤禟心裡卻悲苦起來,怎麼就覺得同樣是皇阿瑪的兒子,其他兄弟都是精心養大的,就是皇阿瑪不愛,人家還有額娘寵愛,只自己明明額娘是四妃之一,還是唯一被她養在名下的阿哥,怎麼好像草狗一樣,摔打著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