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不分先後,數學上,學不會的人熬到頭發的蒼白也學不會,何必在意年齡一事,你看弘晉適合什麼位置?”康熙正是覺得最虧欠胤礽的時候,恨不得什麼都塞給寶貝兒子,當然,除了皇位。這個位置他還想再坐一會兒,等自己死了再傳下去。
弘皙是他心裡的皇太孫,已經是理親王,除非大清也直接設皇太孫,否則升無可t升。弘晉是胤礽唯二的兒子,肯定不能落下他。
吏部尚書頭大如鬥:“臣所知,弘晉阿哥今年剛當了詹事府從六品贊善。”
從六品,起步已經很高了,多少皇阿哥起步都是光頭阿哥,弘晉才15歲已經被寵愛兒子的太子給弄了一個從六品的贊善,一年內寸功未立,再往上升說不過去。就是考上狀元也才被安排進翰林院當一個從六品的修撰,不知要熬多久才有機會往上升,一直就是個修撰也不稀奇。
況且弘晉阿哥擅長的是算學,他能想到的就是國子監算學博士一職,算是個影響不大的先差,可是隻有從九品,明顯不符合皇上的要求。
“正是因此,才讓你知人善用,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康熙繼續點撥吏部尚書,有些話,他不好直接說出來。
畢竟弘晉的年齡是個大問題,所以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可能直接把孫子提為大學士,準備一步一步來,一直到最後,善解人意的大臣不敢繼續再往上建議了,自己再借機說出晉升弘晉為國子監大學士的話來。否則從一開始就是自己強往上推,到最後也沒人應答。
吏部尚書理解康熙的意思,可是想來想去把弘晉安排到哪裡都不太妥當,年齡身份上都有些不合適。最後索性把難題拋給了康熙。
“國子監一位太學博士年老致仕,弘晉阿哥驚才絕豔,不若皇上大開洪恩,不拘一格,給弘晉阿哥授予太學博士一職。”
說完,他偷偷看了康熙一眼,太學博士是正六品,符合皇上想要提拔弘晉阿哥的要求,但明顯和弘晉的才能不符,就看皇上怎麼決定了。
當官,不滑溜點可沒好果子。
太學博士?
康熙皺眉,也知道自己是難為吏部尚書了,索性他這次提拔弘晉只是為接下來晉升弘晉鋪墊一個跳板而已。便沒有計較吏部尚書的滑溜,當即說道:“理科大學初創,正離不開他的時候,以我看就在理科大學再設算學博士,品級……”
沉吟了片刻,康熙直接往上提了提:“理科大學本就以數學為主,算學博士便依國子學的例,正五品吧!”
吏部尚書張了張嘴,想要反對,然而想到理科大學正在撒銀子招生,到底沒有說話。不說多少旗人家庭指著上理科大學解決生計問題,就說漢人學子,也能多個出路,哪怕學出來還是沒啥出路,也能混上10年的日子。他可是聽說了,理科大學的學制是十年,又發月銀又包吃住,節省點等上完學手上還能落上上百兩銀子,足夠買上兩畝地種了,日後的生計也有了。
正是因此,滿朝文武,不論旗漢官員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他們要是反對,背後還不知道遭多少人罵呢,反正沒有花戶部的錢。哪怕是海善,在打聽出來太子沒有動用皇上內孥的情況下,也不會站出來反對。
傻子才反對太子花自己錢養人。
可是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忽視掉了一點,理科大學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升,甚至隱隱有從詹事府脫離出來融入朝廷,甚至成為不次於國子監的存在。
康熙見狀,十分滿意,當下說道;“那麼擢升弘晉為理科大學正五品算學博士。”
眾人鬆了一口氣,覺得今兒個皇上也發作了三把火,也該差不多了,卻不知道康熙準備繼續投一顆雷,把他們炸得不輕:“對了,許久沒有開設博學鴻儒科,來試者,不論已仕未仕,一旦考中,均授予官職,最高者可當大學士。”
轟地一聲,吏部尚書等人腦袋一片空白。
博學鴻儒科他們當然知道,但那是在平三藩時期,為了籠絡前朝遺民而設。由各地官吏推舉當地有名望的人,錄取率極高,甚至能夠達到四比一。
不乏有人只憑一首詩詞就能當上翰林的,當然,不是說這些人學問不行,而是實在讓經過層層考試千軍萬馬殺出來的科舉人士眼紅啊!
“今年加設一門算科,各地擅長數學的人也都可推薦過來。”康熙的補充表明出了真實目的,按照正常手段當然沒法將讓弘晉當上大學士。
大學士和內務府總管完全是兩個概念,必須學識淵博者,不然也就太廉價了,壞了朝廷的規矩。但他相信弘晉的數學水平,幹脆用這種手段先向大家證明弘晉的實力,然後再順水推舟授予他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