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開始坐蠟。
本來嘛!
保險起見他們一直不太巴結太子,他們朝鮮就是王上和世子關系微妙複雜,想當然,不肯參與其中。奈何,一連被康熙拾掇了兩回。便識趣,按照大清皇帝的意思瘋狂拍太子的馬屁。
本來一切都好,哪裡想到居然有人這個時候將民間給太子立生祠的事捅了出來。
生祠,可不是小事,只怕事後被康熙遷怒。
“誒?使臣怎麼不喝酒?”一個禮部官員見朝鮮使臣不知道想什麼,便說道。
“哦,哦,我敬大人一杯。”他連忙舉起酒杯,禮部是萬萬不能得罪的,不然人家歪歪嘴,自家就不好過。大清皇帝刻薄,和大明皇帝比起來差得太遠了。害得他們也得小心再小心,就這樣,還時不時遭到無妄之災。
禮部官員見狀,也舉起了酒杯。
這種程度的宴賚使臣,皇上並不會每一場都參加,今天來的除了朝鮮使臣,其他都是充數的蒙古王公,康熙便沒有來參加。而是由禮部官員代勞,實屬正常,畢竟就連祭祖都能讓底下官員代勞呢。
可是這麼一來,朝鮮使臣就越發忐忑不安起來。
見不到皇上就無法透過對方的神色來判斷對朝鮮的態度,他們接下來該不該更恭敬一些,要知道,這個更恭敬可是牽扯到利益的。
滿洲興起之地和朝鮮一直有邊界糾紛,特別是清廷一直想要壟斷人參,底下兩國採參人偶爾會發生沖突。清朝的採參人不小心跑到他們那去採參,被發現了不過是送回來。但是他們的採參人被發現跑到大清境內採人參,絕對會觸怒大清皇帝,他們的採參人要被處刑不說,國王跟著一塊賠罪罰款。
“大人,聽說今天禦門聽政時……您看我們上的賀表可有不妥的地方?”和該禮部官員酒過三巡,想著自家也沒少給他塞禮,關系還算不錯,便繞著彎問道。
“呵呵,沒事,皇上愛太子如珍寶,你不必多慮。”他聽出朝鮮使臣擔憂的地方,便笑呵呵道。
至少在他看來,現今的太子地位穩固,哪怕在皇上心裡稍稍輕那麼一丟丟,今天早上海善捅出生祠事件也能讓太子脫一次皮,根本沒有辯駁的機會。
“那就好,那就好。”朝鮮使臣擦擦汗,看樣子他們極盡奉承太子沒有錯。
“冊封正常進行,明日你們可千萬不能出差錯,否則誰也救不了你。”禮部官員最後說道。
“小臣豈敢疏忽。”朝鮮使臣連聲說道。
在朝鮮使臣的忐忑中,冊封大典正常舉行,這一回,胤礽不像上一世那樣激動,平靜的面容下沒有絲毫波瀾。看在康熙眼裡就是兒子寵辱不驚、從容不迫,臉上的笑容又盛了幾分。
保成,不愧是他最優秀的兒子。
以前保成脾氣有點急,如今改了,真是怎麼看都好。
康熙頻頻點頭,面容和煦,看在一眾阿哥眼裡別提有多心酸了。其實康熙也沒有完全忽視其他兒子,貴為皇帝,日理萬機,卻也沒有忽視自己的子女。
他的兒女絕對不是喪偶式教育,每一個孩子都受到他的關心,甚至連哪個女兒在打耳洞發炎了他都知道,並且在外就此事寫信相問。
可以說,他愛每一個孩子,也給了每一個孩子關愛,每一封寫給自己孩子的信都肉麻兮兮,只是給太子的愛格外多了一些。
也正是因此,絕大多數皇阿哥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如果不是從小就感受到濃厚的父愛,他們也不會産生自己可能挑動太子地位的錯覺,更不會因此醋意熏天。
冊封大典之後,就是幾位皇子的晉封儀式,胤禟的嘴巴幾乎都要笑歪了,雖然他沒能一下子封個親王,郡王也不差。要知道,他和五哥同胞親哥倆,同時被封親王,額娘可得意壞了。
為此,特意跑到德妃那炫耀了一番。
盡管四哥被封了親王,但十四才是個貝子,比郡王差遠了。
不過皇子晉封的大典就不在太和殿,而是在保和殿了,大家剛參加完太子的冊封大典,還沒歇口氣,繼續參加皇子的晉封大典。
除了當事人,其他人都疲憊異常。
一天兩場大典,實在累得厲害,好在皇子是集體晉封,規模不算大,不然在場的老臣根本堅持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