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0 章 胤禟當上總纂官
230、胤禟當上總纂官
這時, 胤礽又出列,說道:“皇阿瑪,此雖善法, 卻也需要一物輔助才能成為蒙童識字甚至天下讀書人的利器。”
康熙心裡轉了一圈, 隱隱猜到胤礽要說什麼,有心讓保成在眾臣面前展示一下其思慮深遠, 便說:“太子不妨說說,這拼音需要配什麼才能成為天下讀書人的利器?”
胤礽無心賣關子,揚聲說道:“字典,一冊收集天下漢字並且在上面著上拼音的字典,只要此字典一成,哪怕是一個不識字的人只需要用一個月時間學會拼音, 也能靠一本字典自學認字。”
他的話讓所有人動容,在場的就沒有蠢人, 康熙能夠隱隱猜出來的東西他們當中一些人也能大概猜出來。只是受限於見識和思慮時間短。多數人都是想到給開蒙書籍和四書五經注音, 只有個別人猜出是字典。
然而,他們卻沒有像胤礽一樣大膽往下設想。
只需學一個月的拼音,再擁有一本字典,肯下功夫就能識字,多麼讓人憧憬的盛世景象。以往, 大家對盛世的概念是社會環境相對安寧, 沒啥外患, 老百姓生活還算富足。
再具體t一些的想法就是不餓死人,至少京城的冬天凍死之人維持在個位數。
今天太子又給盛世一個新的定義, 一個幾乎沒有文盲的盛世,不說其他人,就是康熙也失態了。霍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發現拼音冊子就在自己手上才又坐下來,面帶笑容翻閱著手上的小冊子。
滿文注釋的漢語拼音脫胎於滿文,雖然有所不同,但對於精通滿文的康熙來說十分好理解。
越是看,臉上的笑意越大,死死攥著手上的冊子,這個東西是個寶啊!
不但硬生生在漢字注音中融入了滿文元素,讓那些一直不願意接觸滿文的漢人接觸到一點滿文,哪怕這種拼音其實和真正的滿文相去差別已大。又能讓滿人學漢語時更加容易,對滿文拼音,他們滿人還是有優勢的。
“太子所言甚是!”康熙表揚道,然後看向胤礽,“老九這回做得不錯,你與太子能夠兄友弟恭,一起研究出拼音這項彰顯我大清文治之功的利器來,朕心甚慰。”
康熙臉上的笑容止也止不住,若非看保成似乎還有重要的話要說,他忍不住又想當眾炫娃炫自己的教育一把。看,他不但自己會讀書,還會教育孩子。
不管是皇帝還是平民,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業其實就是教育下一代,哪怕江山社稷都要暫且給教育讓步,否則就是死也不瞑目。
之前,他都以為自己失敗了,可是保成和老九讓他看到,自己還是一個極其成功的父親。兒子濡慕且允文允武,彼此之間既能相互關愛又能一起進步,試問前朝皇室,有誰的兒子能比得過他的?
“哈哈哈!”康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投向胤礽身上的目光越發柔和。不愧是他悉心培養出來的太子,就是優秀。猶記得大婚之時,太皇太後和他說過父母之間的恩愛是孩子成長時最好的養分,讓他們彼起相愛,一起培養出一名大清最優秀的太子來。
哪裡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皇後難産而去,自己又當爹又當媽,就怕太子成長過程中缺失了關鍵的養分。戰戰兢兢多年,好在結果是好的。
太子比他的其他兒子都要優秀,都要茁壯。
“奴才臣等恭祝皇上文治大成。”恰逢大朝會,殿內眾臣跪賀之後,殿外站立的大臣們也透過傳話太監和侍衛口中得知了殿內的訊息,紛紛也跪地恭賀起來。
胤礽等幾個皇子不得已也跟著跪賀,胤禛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表情,瞪了一眼老九。好一件影響大清的大事,確實是件大事,卻和他猜測的天差地別。
不過他也不是草包,能看出拼音對大清的重要性。因而只是在心裡稍稍埋怨了一下胤禟,更多還是為大清開心,捎帶比以往高看一眼胤禟一眼。沒想到老九除了愛吹牛和嘴巴漏之外,還是有點才華的,倒是自己小瞧人了。
好吧,不是有點才華,是很有才華。
至少他是弄不出來拼音的,也投入不了那個精力。
而海善,已經僵住了,萬萬沒有想到九阿哥居然聯合太子不聲不響弄出拼音這個大殺器來。不,胤禟沒有不聲不響,在他跟前走漏過口風,只是當時自己一心想抓太子的把柄,還以為是太子篡位的時間。
可氣,可嘆,自己猜錯了,錯得徹頭徹尾。
不過他的天羅地網已經佈下去,可不會因此鬆手,也就剩十天多一點,到時候就是太子的死期。海善跪在地上,嘴角勾起一抹微笑來,滿滿地,嘴角裂開,露出白森森的牙齒,彷彿也在為大清有了拼音而由衷地高興。
拼音好哇,好得很。
海善見皇上高興地模樣,不禁又生出一個想法,趁著皇上高興讓八阿哥重新回到朝廷上。如今八阿哥天天不是窩在貝勒府裡,就是進宮照看良妃娘娘,野心全被兩個娘們給磨滅了。
八阿哥是天上的雄鷹,只要能夠解開他爪子上的鎖鏈,必將生出野心,翺翔於天際。
“都起來吧!”康熙又是一陣大笑,叫眾人起來,扭頭對胤礽說,“既然是你和老九研究出來的拼音,正好,不若你們一起編撰字典。你為總纂官,胤禟為輔,其他人等隨你們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