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陳家大院位於宜新縣縣城之內,佔地三千多平方米,三面臨街,青磚大瓦,院牆可高十米,在宜新當地是屈指可數的豪紳。除此之外,家中土地幾千畝,下屬僕從不下百人。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宜新縣的近半數的人都在為陳家或者陳家的商鋪、農田工作。
齊朝的官員俸祿可以說是十分優厚,但即便如此,聞瑎作為正七品的縣令,月俸可能還夠不上陳家一天的花銷。
太興二年,初一。卯時已過,但一月份依舊是晝短夜長,天空依舊是黑色。
陳向坤睡得不沉,昨夜更是如此,總有些心緒不寧,他寅時剛過半便徹底清醒。披著件刺繡細工的大氅,獨自一人趁著夜色來到了書房。
他習慣早起,二十多年來都是如此,他喜歡安靜,不喜歡嘈雜。
望著遠處帶著一點紅光將要升起的朝陽,他眯起了眼。
陳向坤躺在搖椅上,把玩著手中麒麟紋的核桃,拿著銀水煙袋放進嘴邊吸了一口,眯著眼睛緩緩吐出一口氣,吞雲吐霧,煙氣繚繞。
陳向坤作為這宜新縣最大的鄉紳,今年不過三十二歲,卻已經實際掌控這陳家龐大家族的暗地裡的金銀流通了數十年之久。他在這宜新縣的話語權不亞於這縣衙的各級官員。
陳家在宜新縣攀沿紮根了近五十多年,到了陳向坤這一代,手裡掌控的權財更是驚人。
這個家族的歷史並不長久,最多可以往上追溯幾十年,最開始發家的是陳向坤的祖父,他是科舉落地計程車子,有文化又有錢,更重要的是此人善於結交,樂意幫助那些年輕好學的學生。
樂善好施的名頭打響之後,名聲也越傳越廣,逐漸成了宜新縣有頭有眼的大人物。
陳家在宜新盤根節錯,早已成為這裡的大族。近似於官而異於官,近似於民又在民之上。
更何況陳向坤作為這代陳家的掌權人,不僅精通與做生意,甚至無師自通學會瞭如何與官府打交道。權財相逼,性命脅迫,背地裡的腌臢事若是細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全。
當地的老百姓只知道陳家在這裡一家獨大,農工商,幹什麼大事都得要陳家的許可。但暗處的事,只有少數人才有所窺探。
木質雕花大門看著厚實又華麗,此刻從外被人敲響,在寂靜的只有呼吸聲的院子裡格外刺耳。
“老爺,縣衙大門那裡來人了!”
陳向坤把煙袋放到桌子上,這嘈雜的喊聲讓他眉毛皺了起來。
“進來。”
穿著黑色衣服的僕人低著頭從外面進來,聲音裡帶著一絲邀功的意味:“老爺,您讓我住在縣衙對面看那裡有沒有新縣令的影子,今天我看見了人了。看著就和我們這裡的人不一樣,剛弱冠的樣子,斯斯文文的,穿的衣服也和我們這裡不大一樣的。我看麻洪昌那老家夥氣喘籲籲地給那人行禮賠罪呢。”
陳向坤眉毛挑了一下,意味深長地說了句:“新縣令啊!”
“通知一下陳毛生,你自己去領賞吧。”
此話一出,那僕人立刻退下,面露喜色。
陳向坤手裡的文玩核桃已經被盤得露出潤色,他又躺回搖椅上,拿起煙袋吸了一口,眯上眼撥出一口。
新縣令來得挺早,年輕人都是有些銳氣,不過這人原來那幾個到底一樣不一樣,又能堅持多久呢?
陳向坤眼角那抹笑意未入眼底。
宜新縣衙前,聞瑎面前正站著黑白參雜發絲淩亂的胖老頭。
他身上穿著樸素的黑棉襖,做工不是很好,裡面填充的雜毛也冒出來了一些。他隨手把冒出來的鴨毛拽下來塞到胸前,一點也不在意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