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人啐他了一聲,定眼一看,正是剛才忙著炒雞頭米芡實)的自家婆娘。
“說誰呢你,自己拉不下臉還有臉說別人。那聞瑎以後可是做官的,看著也不想是個忘本的人,花幾個不值錢的吃食就能給人家留下印象,到時候能有一點關系就能攀上一點,沒用的家夥。”
“你,你,我不跟婦人一般見識。”
“劉大順,老孃還後悔嫁給你這種窩囊廢。”
周圍的人習以為常,這兩口子每天必須得吵上一會,劉家媳婦也姓劉,叫劉福碧,是個潑辣性子,連自家婆婆都治不住她,更何況向來窩囊的劉大順。
聞瑎身上手裡全是東西,走得頗為艱難。
幸好現在天還不熱,不然這麼一堆東西,過兩天就得放壞了。
平常這些攤販雖然熱情,可今天這也太猛了,聞瑎根本招架不住。
在齊朝,秀才、舉人、進士,每往上升一個級別,就是另一個不同的階層了,倒也不奇怪這些人的行為。
只是想到明天得一個個還錢這件麻煩事,聞瑎就有些頭疼,早知道就走遠路從另一條街過了。
第二天一早,聞瑎吃過飯,門外就響起了敲門聲。
是朝廷派來的差役,通知她三月二十參加複試。
複試在殿試之前,此舉是為了勘察考生學識,合格之後方可參加殿試。
四日後,保和殿,穿著紫色官袍的面容嚴肅的禮部尚書當庭出題,考生需要口述,頗為考驗臨場能力。
考察結束後,考生們不能休息,要立刻學習殿試當日的禮儀規範:拜見行禮、下跪磕頭、起身回話。一言一行都有講究,繁瑣細碎。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這次複試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觀察考生的長相。
上輩子在大學的某節選修課上,年僅四十,不僅禿頂而且臉上還有一塊明顯黑色胎記的男老師提到這個話題,十分風趣地自我調侃著說還好他生長在紅旗下,不然放到古代,他可就太慘了。
當時的課堂氛圍極為歡快,幾乎所有人都在笑,雖然聞瑎現在已經記不清他的模樣了,但是隻要一想起這件事,就忍不住浮現笑意。
不過真正的篩選還不是現在,雖然全國各地的考生,跋涉千裡,透過科舉層層選拔,但這並不意味就一定會被授官。必須在殿試之後再透過吏部選官,只有透過這一關的人才能取得官職,走馬上任。
齊朝的選拔制度類似於唐宋時期,對考生的相貌要求即為嚴格。
吏部選官的主要標準就是“身言書判”這幾項,這也就是說身材相貌是排在當官篩選資格的第一位。在朝廷看來,官員是朝廷的臉面,更代表著朝廷的威儀,高矮胖醜都會影響考生的仕途。除非這位考生才華橫溢各項能力都是拔尖無人可超越,當然例外另談。
三月二十八日,殿試。
保和殿的臺階很高,貢士們在宦官的帶領下有序進入。
前五十名在殿內,後面的人在殿外。保和殿光線不好,這似乎也說不上到底哪些人更沾光。
等所有人都站到自己的考位,約莫三炷香後,試卷發下。鐘聲一響,可以開始動筆了。
半個時辰後,皇帝來到了保和殿,身後跟著一眾官員。他比身後的人都要高上半頭,面容年輕卻不帶絲毫青澀,眼神深邃,不怒自威,無人敢與之對視。
謝鬱揮了揮手,身後的人散去。
他掃視著考生,眼神來到聞瑎那處突然停下,心下思索他為何有些臉熟。
謝鬱有了些興味,踱步到聞瑎身後,垂下眼瞼看著她的卷面,末了,神色帶上幾分欣賞。
他記下試捲上的名字:聞瑎?或許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