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章

第100章

聞瑎站在人群之中,對著殷君馥揮了揮手,露出了一抹和他一般燦爛的微笑,目送著他駕馬向京城駛去。

將士凱旋,飲酒設宴,載歌載舞,這一天,京城都是熱鬧非凡的。

殷孝良不僅是此次戰役為大齊立下汗馬功勞,在十二年之前的塞北戰役中,當年快要三十歲的他僅憑一己之力,率領五十人馬逼退了敵人的千人軍隊。

虎父無犬子,十九歲的殷君馥一舉成名,殺死匈奴三名大將,更是在最後一戰中將敵人殺得片甲不留。

也正因為戰功顯赫,殷孝良本是從二品的定國將軍,此次被授為正一品的昭武將軍,這也是大齊可以被授予最高品階的將軍官職。而殷君馥也被封為從三品懷遠將軍,享三品待遇。

一時之間,朝野豔羨,殷家從門雀可羅變成了賓客如雲。但是殷家一向不善待客,這些政治敏感的大臣們大多都吃了一個閉門羹。

參加完皇宮裡的盛宴之後,殷君馥見過家中母親,次日上午,他便騎馬奔向聞瑎的住處。

那時候聞瑎還在用早膳。

她昨日遠遠地看見了殷君馥,但是今日離近了一瞧,才發現他比去年又更加健碩了,虎背蜂腰,但是看向他的那雙翠綠的雙眸的時候,又彷彿一切都沒有變。

殷君馥的發絲被規整束在腦後,但是微微卷翹的幾縷發絲卻不聽話地在臉頰前隨著風浮動著。

“倒黴蛋,我回來了。”他笑著看著聞瑎,露出了燦爛的如陽光般的微笑。

翌日,殷孝良、殷君馥父子回家修整了兩日,便再次被陛下召入宮中。

養心殿西暖閣。

謝鬱和這兩位殷姓將軍對塞北戰爭進行了詳盡的談話。

將士們與匈奴交戰之際,發現這些人不僅對清赤垈仁等周邊的地理位置十分熟悉,更甚者對垈仁城門哪處比較薄弱也十分了解。甚至選擇了大費功夫,多繞四五十裡的路程到宜新長峰山側進行攻擊。

殷君馥生擒了一位匈奴的高階將領,此人在被俘後經過詢問,言辭之中不僅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反而在嘲笑大齊軍隊的無知,言辭之中是對匈奴此戰必勝的堅決信心。

但是再等他們進一步逼問審訊之時,他卻不肯再多說一句,然後咬舌自盡了。

這次戰事雖然持續了不過一年之久,但是對於不適應冬季作戰的匈奴蠻夷來說卻是奇怪的,這次戰役橫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匈奴人在冬季的戰鬥能力卻沒有明顯減弱。而且他們從九月份發動攻擊本身就比較可疑,更不用論以上種種疑點,諸如此類解釋不通的地方太多。

謝鬱暗忖,果然如此,看來匈奴這次對邊境的突襲絕非偶然,定是有人暗中指導,而這個人很大的可能就是謝遠林。

可惜這些論證不會被朝堂上那些文人信以為真,反而會認為這是自己為了絆倒謝遠林而串通殷家兩父子而做出的陰謀論。畢竟大齊人盡皆知,往上追溯幾代,馬革裹屍,驍勇善戰,殷家都一直站在大齊皇室這邊,是不可多得的忠君將士。

謝鬱抬眸,“昭武將軍,您可知謝遠林如今已至常邑下轄的縣域。這次匈奴的行徑如此詭異,或與朕那好兄長有很深的關系。”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厲王想要謀反!”殷孝良的聲音裡沉著渾厚,他絲毫不懷疑謝鬱的判斷,這位陛下和先帝不一樣,他也更加信任這位陛下。

殷孝良堅毅的眉毛皺了一下,他沉思了片刻:“厲王違背祖訓提前離開了封地。陛下,您的意思是厲王這次莫非又想要做什麼動作。”

謝鬱面色平靜地點了點頭,眸色暗沉,“因此,朕想請兩位將軍思考一下,軍中有無信得過的人。”

殷孝良和殷君馥對視了一眼,便聽得謝鬱又道:“常邑知府已經病入膏肓,朕收到了昨日傳來的情報,如今林家已經在準備後事了。”

殷君馥抱拳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讓我們父子二人從軍隊之中選出可信之人前往常邑。”

謝鬱特意看了殷君馥一眼道:“朕是希望有人可以保護前去常邑赴任的下任知府。畢竟朕思來想去,最為信任的人還是你們,將這件事交給其他人,朕放心不下。”

“臣等定不負陛下囑託!”

殷孝良眉頭蹙緊,表情也很嚴肅,“請問陛下,下任的常邑知府是?”

“聞瑎,聞珩屺。懷遠將軍應該知道此人,你們二人在宜新似乎見過面。”

殷君馥聲音比之前隱約雀躍了幾分,“聞大人乃臣之好友,若是陛下信得過臣,臣願意去常邑保護聞大人。”

殷君馥迫不及待地把這個訊息告訴了聞瑎,兩人雖一年未見,但是這離別的時光彷彿從未有過一般,依舊和原來一樣。

“這麼說,懷遠將軍又要為下官護航了。”聞瑎笑得眯起眼睛來,忽然覺得安心。

殷君馥看到聞瑎的笑顏,愣神了片刻,然後掩飾般地揉了揉了鼻子,然後也跟著開心地笑起來:“是啊,合作愉快,聞知府。”

八月,是一年之中最為舒適的月份之一。

但是八月初四那天晚上,林延正在夢中失去了呼吸。同月,聞瑎被任命為常邑知府。

這訊息直到林延正離去之後才被眾人知曉,在此之前,除了殷家父子和聞瑎之外,沒有人可以從任何途徑獲得這個訊息。

一夜之間,聞瑎成了京城之中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不明真相的人以為聞瑎就此一番仕途光明,未來一片大好。而知曉其中彎彎繞繞的官員則對聞瑎投以複雜的目光。畢竟陛下今日在朝堂之上傳出來的態度,對這位聞知府的態度可謂模糊。

即便是兩朝元老的徐邈敞一時之間也摸不清楚陛下對聞瑎的態度。但是這件事容不得他猶豫,下朝之後,他立刻密函一封派親信快馬加鞭將信交付給常寧的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