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片,是指根據當前社會熱點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
比如根據次貸危機拍攝的電影《大空頭》,根據福克斯電視網掌門羅傑·埃爾斯的性騒擾事件改編的《爆炸新聞》,根據川航客機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等等。
時事片因為緊扣社會熱點,利用熱門事件來改編拍攝,所以往往都有不錯的票房。也因此,但凡出現某熱點事件,都會有製片公司迅速跟進,將其改編成電影上映。
比如,前些日子南韓爆出n號房事件,沒隔幾天就有電影公司表示要將其改編成電影。但因為網友的一致反對,認為他們這樣做是在往受害者傷口上撒鹽,是極不道德的行為而最終宣佈取消。
香江影壇之前並沒有時事片。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基本都是以娛樂為主,所以拍得都是歌舞片、功夫片、武俠片、神怪片。
即使是都市題材的電影,也多是喜劇片、犯罪片、悲情片、愛情片,和時事根本挨不上關係。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新聞難免跟港府、警方、大財團、大人物有關,有可能涉及他人的隱私,一旦拍出來容易得罪人。
而香江在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社會是非常混亂且黑暗的。警匪勾結,沆瀣一氣。如果電影敢亂拍的話,就有可能被人報復。
香江的電影公司多是小公司,即便蕭氏、嘉和這樣的大公司,也不願平白的招惹是非,所以類似電影從來不拍。
不過這幾年隨著廉政公署的成立,港府、警隊的風氣都為之一新,也使得社會風氣為之一新,也因此之前不敢碰的題材,現在逐漸有人開始碰了。
吳思源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在七五年拍攝了第一部時事片《廉政風暴》,講得就是廉政公署成立之後懲辦貪官的故事。
七四年二月廉政公署成立,當年就逮住了不少蛀蟲。七五年一月更將潛逃在外的,原香江警隊總警司葛柏引渡歸案,並予以法辦。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地轟動,民眾對廉政公署的滿意度,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可見其有多得人心。
《廉政風暴》也正是根據這些反貪故事改編而來,因為其緊扣社會熱點,所以推出之後引發轟動,獲得了極好的票房。
七六年,吳思源再接再厲,將七五年發生的恆升銀行搶劫案改編為《七百萬元大劫案》。以相當寫實的手法,將這宗本港開埠以來,空前震撼的特大劫案呈現出來。
案發之前的計劃、籌備、作案過程等都根據罪犯的供述而拍,甚至連劫案發生的銀行,都是特地找到一家正在拆遷的銀行拍得,相當真實。也因此《七百萬元大劫案》上映之後一樣票房火爆,相當吸引人。
這兩部轟動之極,又票房火爆的電影,引導了香江時事片的風潮。在此之後的《應詔名冊》、《藝壇照妖鏡》、《香江奇案》系列等等,都是由此拍攝的。
吳思源以一己之力,帶起了諧趣功夫片、時事新聞片兩大風潮,在香江影壇也算是相當了不起了。
……
吳思源對此也頗為自得,因此聽到葉勁的誇獎,覺得十分受用。
“葉先生,我最近還在跟一位頗具才華的青年導演合作。他拍了一部電影,我覺得很有意思。你如果感興趣的話,我希望你能帶去亞美利加發行。”他又笑著說道。
“噢?!能讓吳導如此讚許,想必一定是不凡之人。”葉勁笑道,“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又拍了一部什麼電影呢?”
“他的名字叫徐可,說起來,跟你也不是外人。”吳思源笑道,“他曾經是佳藝電視臺的導演,還曾拍過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名叫《金刀情俠》。
我看過那部電視劇,覺得他拍得很不錯,無論鏡頭排程、敘事節奏還是故事編排,都很有電影的感覺。
我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他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所以就請他拍了這部《蝶變》。很有意思,很有創意,我覺得老外應該會喜歡。”
葉勁一聽,頓時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