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若看到眾大臣無人敢介面,而天子趙恆臉色微紅,又不好發作,當即出列奏道:“貫之魯宗道字)差矣,陛下這是向上天祈禱得來的神器,我大宋皇族的先祖便是趙老天尊,豈容你如此汙衊。”
魯宗道素來瞧王欽若不起,便怒目而視:“本官只是向陛下相詢,幹爾何事?”
趙恆怕他們吵將起來,溫言道:“貫之,此物乃升王交於朕的,是上次獻上滅蝗之法的高人呈上,蘇州城裡已在大量使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臣們聽說又是那位高人獻的,疑慮消除了大半,滅蝗之法確實管用,想必爐子應該也不差。
王欽若的馬屁拍在了馬腿上,臉上無光的訕訕退回,心中對魯宗道暗恨不已。
魯宗道躬身道:“是微臣失言,請陛下恕罪,請問陛下此爐該如何使用。”
趙恆精神一振,招來昨日的侍衛前去扇風,那侍衛開啟封火罩,狠命扇風,這爐子裡的火苗越來越高。
內侍隨即放上水壺,不久壺裡的水咕嘟咕嘟就開了,群臣看著爐子議論紛紛,趙恆道:“拿開水壺,讓眾位大臣一看火力。”
大臣們紛紛走上前去彎腰看著火力,確實火苗旺盛之極。
王欽若本是絕頂聰明之人,看著也覺得不可思議,這麼點石炭怎有如此大的火苗,又開始拍馬屁:“吾皇英明,升王獨具慧眼,此爐這般火旺可真是大宋的祥瑞啊。”
五鬼之一的三司使林特緊密團結在王欽若周圍,站在一旁道:“王相公說的不錯,此爐火旺,若是真省石炭,我三司必大力打造。”
“還是先看看再說,免得誤事。”一旁的樞密使馬知節橫了一眼王欽若道。
趙恆又吩咐侍衛關火,於是煤爐的火苗又漸漸弱了下去。
看著群臣議論紛紛,趙恆得意洋洋的樣子和昨日的趙受益如出一轍。
他笑呵呵的說道:“此爐有各種樣式,可不必用鐵,打造的圖紙就在宮裡,下朝後朕便命鹽鐵司給諸位大臣宅子裡都打造一個,也賜些煤球給諸位。”
“臣等謝陛下。”眾臣齊齊謝恩。
“貫之?”
“微臣在。”魯宗道忙躬身出列。
“此爐就賜予卿家,再賜卿三十塊石炭球,朕宮裡的侍衛去你府上教廚子,如若屬實,你須得好好宣揚。”
趙恆這招用的很妙,你不是老反對朕麼,朕今日讓你自打嘴巴。
不得不說大宋確實是個很隨和的朝代,幾代帝王對大臣百姓都很仁慈,再頂嘴的大臣也不會打擊迫害。
魯宗道被噎的嚴嚴實實,只好領旨謝恩,帶著爐子回家了。
過得幾日上朝時,秉性耿直的魯宗道對那爐子讚不絕口,將煤爐子如何好用大肆渲染,並言稱此爐是開封府冬日的福音。
趙恆搞定了魯宗道,便下令政事堂拿出方略,向各州城推廣煤球爐。
同時又責成三司和太府寺立即儲備過冬石炭,打擊那些囤積居奇的木炭商販,接著詔令全天下找尋石炭礦脈,對於提供礦脈訊息者一經查實便予以重賞。
自此開封城眾百姓們紛紛在家中自砌爐灶和煙道,貧寒之家還出現四五家共用一個爐子,輪流做飯,夜間聚集一屋共同取暖,下層的百姓們是不講究什麼男女大防的。
皇帝趙恆也為了挽回封禪、蝗災中有損的聲譽,下令官營石炭不得漲價,冬日裡比木炭、柴禾更經濟實用的石炭實在是窮人的福音。
有人喜便有人愁,對於開封城內的木炭商們簡直是場噩夢,木炭商頃刻間倒下十有七八,百姓們拍手稱快。
百姓們對五年前那個寒冷的冬日記憶猶新,這些無良的商販,當年藉著京師大雪封堵道路,木炭無法進京,居然將平日裡每秤二、三十文的木炭漲到二百文,凍死不少窮人,簡直是喪盡天良。
天禧元年開封城內和五年前一樣是漫天大雪,但官營炭場的石炭價低貨足,人人盛讚官家恩德,趙恆從封禪、火災、蝗災的灰頭土臉中扳回一局,精神大振。
吳夢並不記得歷史上的今年冬天東京城凍死了不少人,但他的無心之舉救了不少開封城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