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魏玲和李春峰結婚搬出去住之後,女知青這邊就剩下三個人,每天家裡留一個人,就只有兩人能出去幹活,人手明顯不夠。知青們開了會,決定以後男女兩邊知青合起來排班,每天只留一人就行。
這天趙健接到家裡的來信和包裹單,說國家要恢複高考,家裡給他寄了點複習資料,讓他好好學習,爭取能夠成為高考恢複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趙健一臉痛苦,不肯去取包裹:“好不容易不用上學了,這又要開始。我看著書都頭疼。”
袁洪斌硬拽著趙健,兩人帶著包裹單去縣城取回了趙健家裡寄來的書,趙健痛苦的開始了複習生涯。
沒過幾天,金威也收到了家裡寄來的信和包裹單,同樣是要恢複高考的訊息和複習資料,李光明陪他去縣城取了包裹回來,金威每天抱著複習資料手不釋卷,還邀請其他知青們和他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恢複高考的訊息很快在知青們之間傳遍了,他們奔走相告,一起慶祝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還有不少人跑去縣城新華書店跟風買了複習資料,把新華書店的複習資料搶購一空,為即將恢複的高考做準備。
高越冬來丁家屯看李光明的時候,也提起了高考恢複的訊息,說自己已經開始複習功課,準備考水利大學。李光明也有點心動,借了趙健的書準備看一下,結果等金威拉著他學習了兩晚上,就慘白著臉放棄了。
像李光明這樣的家夥很多,聽見訊息就心動的張羅複習,學個幾天就知難而退了,倒是給縣城新華書店做了貢獻。
沒過多久,又有訊息傳來,說雖然要恢複高考,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考的,必須是要各單位街道或者村裡推薦的先進分子才能去考。
趙健又提著禮物去了丁長生家。
他一進門,就看到丁長生正仔細看著一張紙思考什麼。
趙健趕忙跟丁長生打招呼:“丁書記!”
丁長生放下了那張紙,對著趙健點頭:“小趙同志來了,快來坐。”
趙健把禮物放在桌子上,跟丁長生笑道:“前幾天家裡寄來點特産,我帶來給丁書記嘗嘗。”
丁長生倒是很直接:“小趙同志是為了高考名額的事情來的吧?這個事情你不來找我,我也要找你。”
趙健點頭:“丁書記您真是未蔔先知。不知道咱村能有幾個名額?”
“還幾個?”丁長生苦笑:“就這兩個,還是開大會的時候,我拼命爭取來的。”
趙健忙給丁長生拍馬屁:“丁書記真是辛苦了。我代表我們知識青年感謝您為我們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丁長生笑呵呵地聽著趙健的恭維,接著說:“咱們丁家屯的知識青年們,生産勞動都非常積極,都是樂於奉獻和犧牲的好同志。小平同志說了,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我也希望能把我們丁家屯的知識青年都送去大學裡去深造。可是這名額只有兩個,這讓我很為難。”
趙健沒有說話,認真聽著丁長生講話。
丁長生喝了口水,接著說:“上面下達的指使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的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應屆高中畢業生,這些人都在恢複高考後的招生物件裡。這工人幹部啥的咱們丁家屯是沒有的。符合條件的就只有農民和你們知識青年。至於咱村的這些小夥姑娘,你也知道,沒幾個好學的,名額給他們也是瞎糟蹋了。所以咱們生産大隊最終決定從你們知識青年裡選人去。”
趙健趕緊表態:“我們知識青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挑選。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丁長生點頭:“這就對了。春汛那次小趙同志就表現的很好很積極嘛,希望這次你也能起好帶頭作用。不僅要自己好好複習,還要督促你們其他知識青年複習功課,做好準備。生産大隊決定好人選就通知你們。”
沒過兩天,丁長生代表生産大隊通知知青們,決定推薦趙健和劉玉婷成為積極分子,送他兩去臨江市高考。
一時之間議論紛紛,雖然除了趙健和金威,也沒人真的去複習功課準備高考。但這次高考還是十年來的頭一回,去的不去的都要談論一下,好像不談論這事就趕不上時代潮流一樣。知識青年們倒不驚訝會選趙健去,畢竟他一向表現的非常積極,還是知青中的領頭羊,但劉玉婷是個孕婦,産期就在最近,讓她去萬一生在考場上怎麼辦?
劉玉婷心裡也不好受,如果當初沒和丁鐵柱結婚,這回她也可以複習功課去高考,走進大學校園,成為一名高階知識分子了。身為知識青年中唯一的黨員,這個名額給她是名正言順,可是現在卻只能讓出去。
劉玉婷心裡百般糾結,到底還是主動寫了信讓丁鐵柱交給丁長生,說自己快要臨産,無法參加高考,辜負了生産大隊領導的好意,願意主動把名額交給更需要的人。
丁長生接了信,就喊了趙健讓知青們開會,競爭劉玉婷讓出來的這個名額。
除了金威,其他人也不是那個學習的料,李春峰在開會的時候提議把名額給金威,除邱芳珍棄權外,其他人都舉手透過。金威感謝了大家的幫助,抓著趙健和自己一起複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