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列裝

林縛放棄低技術等級的戰備擴充,而將大量的資源用於新式戰艦及火炮的升級上,也是要在戰略升級之餘,刺激新學、新產業的發展。

最初兩艘津海級戰艦的造價,每艘高達四十萬銀元;考慮到兩艘林政君級戰艦皆是新造,林縛撥給的預算,更是高達每艘一百萬銀元——這都遠遠超過舊式津海級、林政君級戰船的造價,但考慮到跨時代的戰略升級,這樣的代價還是值得的。

現已編入靖海水師的津海級戰艦,每艘列裝十二斤、八斤火炮共六十架。

艦炮要求射程長、射角低平,對敵靶有強破壞力;軍械監所造的十二斤艦炮,為津海級戰艦主炮,炮膛長近三米,重近三千斤,炮艙內部為架退滑軌結構,射十二斤重實心鉛彈,能有效打擊兩千米外的遠靶;雙倍裝藥量,可射六里外的遠靶,但炸膛的風險就驟增;近舷戰可改用鉛丸散彈。

雖說津海級戰艦沒有整體覆甲,但相對薄弱處都用銅甲覆蓋,船桅也是用精鐵鑄制,即使艦體遭遇火襲,還能換上新帆繼續航行——也是如此,使得津海級戰艦的總重抵得上八成滿載的同等級商船,重達五百噸,滿帆航速要比同等空載帆船慢四分之一左右。

護衛艦要保證近舷及接舷作戰與快速航行能力,僅裝八斤炮十二架。

雖說正在崇州船場建設的林政君級戰艦,炮位僅比津海級戰艦多出四十八架來,但列裝之火炮都要高出一級,下層艙要列裝的十二架二十四斤重炮,在一千米射程內,對沿岸壘塞的破壞力,不下於重型拋石弩發射百斤重的石彈;林政君級戰艦,整體火力,實際是遠在津海級戰艦之上的。

雖說以兩艘津海級戰艦為核心的新戰艦編隊才一千人,林縛卻給予新編鎮師的編制,任命靖海水師副指揮使楊釋兼領新編鎮師制軍,楊釋還負責在海州籌建新兵指揮學堂;等到明年兩艘林政君級戰艦以及新的四艘津海級戰艦造成服役,新編鎮師的兵員也只有六千人,但絕對是未來靖海水師的主力鎮師。

相比較之下,陸軍眼下只在登海鎮師新編兩個新戰弩營。

登海鎮師的每個新戰弩營配備十二斤、八斤甚至更小型的四斤炮共六十架。

每架炮除了自身架炮所用的軸輪外,還配有牽引副車。火炮與牽引車能組合成四**車,由於考慮到火炮戰時不會有馳道可行,即使淮東的造車術再發達,在野地拖拽重炮依舊是難題,戰弩營根據炮重的不同,給每輛炮車配備四到六匹輜馬。

由於炮車自身僅能攜帶十數枚實心彈及散彈,還要專門配備一輛彈藥車組;最終一個炮組平攤下來,需要輜馬十到十二匹、兵卒十五人,這樣才能跟得上步卒前進作戰的步伐。

即使把火炮及彈藥的製造成本撇除在外,一個戰弩營編制要投入的資源,也抵得上一營重甲騎;而此“陸零一”三個騎兵鎮師,總共也只編有三個重甲騎營。

重甲騎營在戰場突擊時能發展極大的作用,但淮東軍只要看到戰弩營演習的將領,無一不奢望旗下能有相同的編制。

兵行詭道,所歸結到一個原則上,就是要使自己的打擊力集中再集中,使敵人的打擊力分散再分散。

十二斤炮發射鉛丸散彈,一發彈最多能容兩百粒鉛丸。在兩百米到四百米之間,所形成的錐形彈幕,絲毫不亞於兩百張弓弩齊射。而兩百張弓弩即使分三列齊射,戰線展開也要有六十米;而在六十米的寬度裡,足以擺下十架十二斤炮。

雖說火炮的移動性相對較差,但與淮東軍嚴密的防陣相配合,即使運動戰中未必能佔有什麼優勢,但在陣地戰中,相對燕胡騎兵兵團將獲得壓制性的優勢。

林縛優先考慮發展艦炮,主要是藉助新式戰艦,將燕胡的鎖海防線撕碎——實際到後期,馬步軍真需要火炮來加強戰力,甚至可以考慮將艦炮拆下來當野戰陸炮使。

“最下層是十二斤重弩,”林縛倒是不持身份,親自給嶽冷秋介紹新式戰艦上的伏火弩配置情況,“十二斤重弩、弩身鐵鑄,重逾兩千斤,發射時產生的後挫之力極大。此等重弩若部署在上層,數弩一不小心齊發,很可能將整艘戰艦掀翻。海上接戰,千變萬化,風吹浪鼓,造艦之初就要考慮周詳,遂將重弩置下層,將八斤輕弩置上層。”

看著伏火弩演射的嶽冷秋,心裡嘀咕:這還能叫弩嗎?

這時在演射海域,集雲級護衛船也開啟炮口,與津海級主力戰艦,一起以一側的火炮瞞準最近的靶船,隨著旗令下達,三艘新式戰艦一側共四十二架火炮,依次快速發射,只見膛口噴射出火光難掩的白煙,很快將側舷都遮閉在白煙之中。

由於相距甚遠,嶽冷秋他們在觀弩臺上用望鏡能清楚的看到彈丸在空中行進的軌跡。

靶場海域最近的靶船,離三艘戰艦約五百米。

靶船是一艘雙桅漁船改裝,雖說是漁船,但也能經受得近海風浪,船體之堅固,非內陸湖江船舶能比,部分側舷還蒙熟牛皮,基本上是仿造燕胡在登州的水師戰船所改——嶽冷秋這時候也想到,為了獲得準確的演射資料以及更真實的演射效果,淮東為造靶子也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吧?

在艦炮一次密集的攻擊之下,靶場海域邊緣的這艘靶船,幾乎是在眨眼間的工夫裡,就給實心彈所形成的鋼鐵風暴撕裂得只剩殘骸。八斤、十二斤重的實心彈,在五百米遠處,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就將三四寸厚木製成側舷擊穿,甚至還將船脅及隔艙木打斷、打碎。

第二次發射是四十息時間之後,在第二波打擊之下,靶船就再也支撐不住,似乎是龍骨給恰巧打斷,從中間斷裂,緩緩下沉。

接下來又試射一千米、兩千米靶船,又演習近舷護衛、反敵船衝鋒等戰術——嶽冷秋到這時候也明白過來,淮東新造的伏火弩已經達到大規模製造並列裝營伍的水平。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