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此城何用?”王昌問道。
“屯軍。”張賓毫不掩飾地說道。
王昌一驚。
高柳在平城東北九十里,這路程可不遠啊。一旦有事,須臾可至。
不過還沒等他回過神來,張賓又道:“其二,武周川水之畔,漢武州縣基址猶存,當發役築城,曰‘武周城’,用來屯軍。此二軍所需糧草,半由幷州供給,半由代公籌措。”
王昌麻木了。
武周川水(今十里河)發自山中,春秋戰國時有“武州塞”,漢時有“武州縣”、“武州川”,浸訛為“武周川”。
這個地方位於平城以西一百多里,扼守著一條自西向東通往平城的山路。
理論上來說,這是保衛平城的軍寨,和高柳城的作用是一樣的。但可以保護,也可以震懾乃至鉗制,讓王夫人和代公不敢輕舉妄動。
“其三,梁王會遷一部落而來,牧於何處尚未定下,知道有這回事就行。”張賓最後說道。
“僕定當回稟王夫人。”王昌拱了拱手,說道。
梁王遷過來的部落是什麼“好部落”嗎?而且,已經有蘇忠義部將要過來了,這會還要調一個過來,真黑啊。
“還有一事——”張賓突然說道。
王昌心中一顫,忙道:“張公請講。”
“大王欲置單于都護府,代公可領副督護一職。”張賓說道:“無需管事,單崇其位罷了。”
代公是爵位,副都護是官位,兩者不是一回事。
拓跋什翼犍領單于都護府副都護一職,算是進入大晉朝官場了,有了個身份。
“單于府治何處?”王昌問道。
“暫治平城,將來或會移治單于臺舊址。”張賓說道:“君可知單于臺位於何處?”
“知道,平城西北百餘里(一說四十餘里,又一說四百餘里)。”王昌回道:“前漢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親征匈奴,率兵十八萬,出長城,登單于臺,便是此處了。”
“不錯。”張賓朝王昌微笑道:“先治平城,餘事日後再說。”
看得出來,王昌是讀過不少書的,至少知道漢武帝舊事,這讓他有了些好感。
但好感歸好感,王昌是不可能被拉攏的,以後若擋了路,該動手還是得動手。
******
邵勳住在城東七里的白登臺上。
“一場喪事都辦得磕磕絆絆。”邵勳看著站在他面前的幾位代國主要官員,毫不留情地說道。
眾人無語。